性交易除罰化 婦團:搞錯政策方向【2010/10/18 台灣醒報】

張咸淳╱台北報導

日前內政部提出的「性交易除罰化」,引發各界不同的聲音,多數婦女團體質疑政府搞錯方向,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何碧珍個人認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性交易除罰化並不會減少對性工作者的剝削。台灣婦女救援會基金會執行長康淑華則表示,應透過「罰嫖不罰娼」來罰責。

針對如何解決性交易問題,婦女團體大都認為,政府應將資源投入在婦女福利及安全網上,而不是開放性交易合理化,搞錯政策方向。

內政部日前達成初步共識,希望藉由性交易除罰化給予性工作者多一點空間,並考慮交由地方政府各自劃定經營地點,但應盡量避開如住宅、文教區等區域等,此外為了避免性工作朝向大產業方展,經營方式上,准許個體戶「一樓一鳳」或3-5人工作室的經營模式,最後將朝「娼嫖皆不罰」的方向發展。

不過這項政策引起外界極大的爭議,立委吳育昇質疑個體戶經營可能造成「遍地花開」,且隱匿在住家之中很難管理,而公務員涂晉誠也在自由時報投書中,提出內政部將責任推給地方機關。

多數婦女團體更質疑政府無確定方向,性交易除罪化是想要縮減「性」產業,還是發展「性」產業?婦女團體認為,性工作不應被視為工作。

康淑華表示,婦團反對性交易合法化,但罰嫖不罰娼,因為性工作者大都是弱勢婦女,是在別無選擇下只好選擇從事「性」工作,而瑞典實行罰嫖不罰娼,才真正降低性工作的比例。展翅協會祕書長李麗芬也認為,有效扼止性交易的方法,就應透過罰責來減少市場需求。

而原希望藉由「一樓一鳳」3-5人的性別工作室,來降低人口販賣的方式,何碧珍認為,還是會出現一個集團經營多個工作室,也會導致附近一般婦女可能被誤認為性工作者,形成為了保障少數,而放棄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