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試試無性別廁所【2010/08/10 聯合報】
梁玉芳/台北報導
「方便」這件事,男女果真不平等。即使早在一九九六年,台大城鄉所教授畢恆達曾與學生推動「新女廁運動」,並鼓勵全體女生勇敢「搶攻男廁」,最後甚至促使政府修改「建築技術規則」,增加女廁比率,但廁所革命至今尚未成功。
畢恆達近年倡議更勁爆的「無性別廁所」,建議可思考在公共空間中多設置一些分散式、小間的、無性別廁所,既可解決女廁大排長龍的困境,更在根本上打破「廁所空間的性別區隔」,消除強化男女的刻板印象。
曾參與修改「建築技術規則」廁所規定的女建築師謝園指出,男女生寬衣解帶、方便的時間長短不同,對隱私的需求也不同,但設計者缺乏性別觀點,女廁還常塞在畸零角落;當初的修法改正了數量缺失,但對舊有建築卻「沒法度」。
謝園贊成立委再度「燒熱」女廁議題,但質疑八年內改善的要求,要如何形成壓力?因為當初「無障礙環境」也有改建大限,卻因適法性問題,也未貫徹過。
謝園指出,實務上,男女公廁很難以固定的比例規定,得看場合性質,例如戲院、音樂廳等一兩個小時才放觀眾出來如廁的集會場所,一定是有大量、集體的如廁需求;但車站卻任何時間都能上廁所,排隊就較不嚴重。此外,舊公共建築如何回應女廁問題,除了改建,仍有各式做法,據她所知,例如國父紀念館是將中場休息時間拉長,讓女生有更多如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