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議會通過反欺凌法 學生免受歧視包括性取向【2012/06/06 星島日報】

因應去年兩名受欺凌的學生自殺而草擬的「接受同校法」(Accepting Schools Act,又稱13號法案),終在安省議會以65比36票三讀通過,省長麥堅迪(Dalton McGuinty)在法案通過後表示,此法案是為了建立一個很強大融和的社會,但反對的天主教團體則指法案剝奪天主教的宗教自由,多倫多樞機主教更發聲明,「強烈關注」法案部分內容。

綜合報道

根據政府提出的法律修訂法案,所有學生不能因為他們的種族、祖籍、膚色、國籍、宗教、性別、性取向、性別身分及性別表達、年齡、婚姻狀況、家庭崗位及殘疾而被歧視,學校內的歧視行為包括網絡欺凌也被禁止在內。

天主教團體斥剝奪自由

麥堅迪表示,一切對孩子的任何形式的歧視,包括他們的性取向,都是不可再接受的,所以提出有關法案。不過宗教團體及族裔團體,對其中有關性取向部分發出巨大的反對聲浪,包括容許學生可以稱反對恐懼同性戀的組織為「同志與非同志聯盟」(Gay Straight Alliances),指這是剝奪天主教的宗教自由。多倫多樞機主教Thomas Collins發出聲明,表達對法案部分內容的「強烈關注」。不過麥堅迪認為,天主教人士需理解公立學校必須容許此類組織成立,支援學生免受歧視。安省天主教學校理事會對此頗有微言,但副主席Kathy Burtnik卻表明,對執行新政策「沒有顧慮」,也不會法律挑戰政府。麥堅迪也稱法案有很多超越信念的共同價值,政策一旦推行,天主教學校上下將理解其真正意義。

兩童自殺引起社會關注

投下反對票的進步保守黨,則指摘自由黨把其塑造成恐同政黨是可恥做法;他們指前省議員Elizabeth Witmer相類似的14號法案的措施其實更嚴謹。助自由黨一臂之力通過法案的新民主黨,省議員Cheri DiNovo則指,13號法案一些重要修訂如網絡欺凌等條文已包括保守黨的建議。去年男童米徹爾‧威爾遜(Mitchell Wilson)自殺案引起社會對欺凌的廣泛關注。罹患肌肉萎縮症的米徹爾,於去年9月的開學日自殺,只有11歲;同年渥太華一名15歲少年,市議員Allan Hubley兒子Jamie Hubley也因性取向不同而遭同學欺凌,最終自殺收場。米徹爾的父親克雷格‧威爾遜(Craig Wilson)聞訊指,法案通過是對死去兒子及因此而自殺孩子們的一種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