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喜悲不易說 6成曾遭霸凌【2012/04/17 立報】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由多個性別、同志社群組成的友善台灣聯盟,共同發起台灣同志壓力處境問卷。調查顯示,近6成受訪者曾經遭受他人傷害,更有近3成的受訪者曾有自殺企圖。友善台灣聯盟呼籲教育部,應盡快落實性平課綱,尊重多元性別。
台灣同志壓力處境問卷自2012年4月3日晚上11點發出,不到10天,已經回收2,785份問卷。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至潔表示,問卷發出不到24小時,就有超過一千人填寫,足見性別議題的迫切與需要。而問卷的填答者中,35%為女同性戀、39%為男同性戀,20%為雙性戀,2%為跨性別,另有4%不確定。平均填答年齡24.3歲,年紀最小者為14歲。
少年同志孤獨無助調查結果顯示,高達23%的受訪者在18歲以前毫無社會支持,身邊沒有任何一位友善同志的朋友、同學、師長,也未能有接觸友善同志的書籍、網路、媒體的機會。簡至潔指出,這些同志青少年可說是在黑暗中,孤獨且毫無援助地長大。顯示我們的校園普遍而言連最基本的同志友善資源都非常欠缺。
難以承受媒體歧視問卷也顯示,因同志身分而來的壓力形式相當多重,最嚴重的是「擔心家人無法接受」(79%)、其次為「婚嫁的社會期待」(68%)、「媒體的不友善」(57%)、「性別氣質伴隨的壓力」(49%)、「長輩長官的壓力」(44%),「語言肢體的暴力」(39%),顯示同志最沉重壓力還是來自於家人。
另有高達近7成受訪者表示婚嫁的社會壓力相當沉重,顯示台灣社會對於對不同的成家形式缺乏想像和包容。簡至潔也指出,由於同性戀在台灣仍不能合法組織家庭,也是同志面臨婚嫁期待時難以招架的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媒體(戲劇、綜藝節目、公眾人物等)對同志的不友善是造成同志生活壓力的第三大來源,顯示媒體營造的社會氛圍是同志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感覺安全、友善、自在的重要因素,不友善同志的發言透過媒體傳送,對同志而言的壓力甚至遠超越生活中可能遭受的暴力。
初步調查顯示,有高達58%的受訪者曾經遭受他人傷害。傷害的形式以語言暴力為主(91%),其次是人際排擠(54%),直接的肢體暴力也有14%,曾遭到性暴力者有3%。暴力的發生集中在國中時期(59%),高中有43%,不可忽視的是,國小也有36%。
3成曾想輕生有高達29%的受訪者因為同志身分有輕生念頭,其中又有18%自殺未遂。自我傷害的發生時期同樣集中在國中(59%)、高中(53%),國小也有15%。這樣高比例的數字顯示同志在青少年時期缺乏自我認同資源,感受到惡意環境但自己無力對抗。
簡至潔表示,或許是因為同志身分所產生的內外交迫,其中有2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會因為同志身分而短壽,顯示社會環境不友善、同志身分不被祝福,讓許多同志感覺看不見未來。
倫倫就是一個因性別氣質而在校遭受霸凌的案例,倫倫表示,自己上廁所時曾被其他男同學圍觀,即使使用隔間廁所,也遭同學從門外潑鹽酸。倫倫說,如果有性別平等課程,其他人就會學習了解以及尊重性別氣質不同的人,很可能就不會發生這些霸凌事件。
性平課綱為人權議題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性別平等課綱原本應該在8年前就落實,卻遲至民國100年才要實施,但在民國100年時,由於宗教團體化身的真愛聯盟反對行平課綱,因此性平課綱又遭到延宕。
王蘋指出,教育對推行性別教育不應該是空話,教育部也不應該以社會有不同意見做為理由而違法。另外,學校更不應該強迫灌輸負面的性別教材,4月16日在政大發生的教師在多元性別課程中請來恐同的走出埃及輔導會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政大學生郭海棠也表示,走出埃及輔導會在學校的演講中表示同性戀的相反不是異性戀,而是聖潔,明顯以包裝過的語言進行歧視。
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賴友梅也指出,目前我國使用的國中小學課綱是民國92年版的課綱,也就是現在的教育現場使用的是10年前的過期課綱。由於新的性別平等課綱遲遲沒有實施,已經造成許多國中小教師無所適從,甚至誤解性平課綱,影響學生受教權,讓同志學生處境更為艱難。而去年10月底,鷺江國中的一位楊同學,就因為性別氣質不同而遭霸凌,最後選擇跳樓自殺。楊同學遭到同學嘲笑排擠,並在遺書裡寫著:「老師看到也沒說些什麼。」賴友梅指出,為了不讓恐懼、無知、歧視以及仇恨蔓延,同志教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