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好色的日本人【2011/10/24 中國時報】

新井一二三

早在一九九○年代,日本已出現了不少「無性愛夫妻」,如今的日本年輕人不分男女都以「草食系」為主,對戀愛、性生活不大有興趣,寧願回家跟媽媽、姐姐一起吃甜品。

曾經以玉女寫真為最大賣點的日本週刊雜誌,最近紛紛推出「中高年性愛」專輯,令人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感慨。所謂「中高年」指的是五六十歲以上的男女。這一代日本人到了可以抱孫子的年齡還對房事興致勃勃,跟「草食系」佔多數的年輕一代人呈現非常明顯的對比。

「草食系」是二十一世紀○○年代中期市場調查專家最初提出的概念,乃消費行為女性化的年輕男性。他們與其跟上司、同事出去喝酒,寧願回家跟母親、姐姐一起吃甜品。後來,大阪府立大學森岡正博教授出版了《草食系男子的戀愛學》、《草食系男子帶來最後的戀》兩本書,文中指出:草食系的本質在於性情溫柔、不愛競爭、對性愛關係不很積極。一九五八年出生的哲學家森岡教授本人就屬於草食系,所以頗能理解年輕一代草食系男子的處境,樂於提出建議幫他們得到幸福的生活。

最好色的民族?

日本人跟其他國家人民相比,歷來較少吃肉,反之多吃海鮮、蔬菜、豆類、糧食。當面對以肉類為主的西餐,或者油分偏高的中餐之際,多數日本人本能地感到威脅,因為人家的伙食好比是肉食動物的,自己的倒像是草食動物的。猶如獅子和斑馬,還沒有相鬥起來,勝負已決了。再說,日本人也習慣性地從伙食內容出發往性愛能力方面去推論:吃西餐、中餐的人種,在床上也應該發揮出肉食動物的本事來吧?也就是說,在日本,「肉食」和「草食」向來是性慾或性愛能力強弱的暗喻。

有趣的是,當日本人在這方面特別缺乏自信的二十世紀後葉,在外國人心目中的日本人形象,倒是非常好色的民族。這矛盾是怎麼來的呢?日本人深知自己的身體差、攝取卡路里低、體力差、床上表現也一定差,對異性的吸引力絕對大不如外國人。這種劣等感使得日本人在性生活方面很壓抑,無法健康地享受感官的樂趣,反而導致社會上泛濫性變態,讓外國人更加確信日本人是全世界最好色的民族。

無性愛夫妻

可是,性變態只能在性交易場所派上用場,跟家庭生活無法並立,尤其是夫妻地位平等起來以後。於是,早在一九九○年代,日本已出現了不少「無性愛夫妻」。他們最初是男女同學或者同事,從朋友關係發展成夫妻的,蜜月時期還有過一些親密接觸,可是沒多少時間,又回到跟原來一樣的朋友關係了。這回只是多了爸爸、媽媽、女婿、兒媳婦的角色。大家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夠忙碌,保持激情談何容易,何況甚麼性變態不變態?算了吧,無性愛也照樣能過日子。西方人也許會問:沒有了激情,為甚麼還在一起?東方人大概會明白:不願意讓父母擔心,更不想叫孩子難過,朋友也可以同居,不是嗎?總的來說,家庭比個人重要。或者說,家庭是個人認同的最大根據。不管怎麼講,日本社會有許多這樣的夫妻,至今二十年了。「無性愛夫妻」生育的一代成長為「草食系」,只能說是理所當然的。

日本媒體所謂的「草食系男子」,仔細看來是「草食系」和「男子」加起來而成的。本來,日文的「男子」、「女子」相當於中文的「男同學」、「女同學」,一般只用在學校裡。已成年的男女,按道理不會稱之為「男子」、「女子」的。可是,二○○○年代起,把二十幾、三十幾歲的單身男女都開始叫「XX男子」、「XX女子」了。例如,「便當男子」、「鐵道女子」等。其語感猶如未達到生殖階段的超齡學童,換句話說是無性化。

「草食系」無性化

當初,媒體經常拿「草食系男子」跟「肉食系女子」對比。那也不是沒道理。不像老一輩人對兩性的社會角色有很明確的概念,凡是男的都要扮男子漢,凡是女的都要演淑女,二十一世紀的男女都很實在了。「草食系男子」不隱瞞對甜品的嗜好,「肉食系女子」也公開承認對性愛的興趣。不過,久而久之,越來越明顯的是「草食系男子」的增加並不意味著兩性的中性化,而意味著兩性的無性化。如今的日本年輕人不分男女都以「草食系」為主,對戀愛、性生活不大有興趣,寧願回家跟媽媽、姐姐一起吃甜品。畢竟,經濟泡沫破裂以後的二十年,國家經濟一直低迷,即使出去競爭也收穫不會很高,但是生活水平倒比父母年輕時候高。在這麼個時代環境裡,男孩子、女孩子都不願意離開父母家,只能說是很合理的。

大家都要回家跟媽媽、姐姐一起吃甜品。那麼,他們的爸爸去哪裡,做甚麼呢?週刊雜誌紛紛推出「中高年性愛」專輯的讀者對象,就是那些孤獨的爸爸們。他們至今不能卸下企業戰士的招牌,在通勤電車上翻開黃色文章受刺激,令旁邊乘客皺眉。但是,今天的「草食系男子」年長以後也不會成為「中高年性愛」專輯的讀者。到了那個時候,二十世紀曾經很好色的日本人形象,也終於從世界上徹底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