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教育公聽會 正反意見熱烈【2011/07/26 中央社】

教育部今天舉辦同志教育教材的公聽會,現場擠進300多名民眾,支持者認為,不教不代表不存在,應該給學生正確的觀念;反對者則認為,教越多會影響更多人變成同志。

教育部今天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舉辦「國民中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參考資料公聽會」,場外有人貼起「上帝愛世人,同志也是人」的標語。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教育部希望給孩子正確態度,希望學生能尊重同性戀、雙性戀等不同性取向的人,並非像某些民間團體說是性氾濫、性開放。這是人權進步開放的作法,每個人的性取向都要受到尊重。

與會人員認為,一元化的思想只會失去更多學習與同理的機會,性別既然不是只有男與女,就應該有更多元的包容與尊重。

1名媽媽說,當她的小孩對她坦言是同志時,她很惶恐,因為從來沒接觸過,不知道怎麼辦;她認為,教材應該要有這些東西,讓學生和家長知道該怎麼面對。

有婦女團體認為,「反對團體」中所說的「尊重」,只是反映恐懼同性戀,唯有認識同志,才能看見差異。

有教師認為,同志議題,應該要教導,如不教導,是否要像以前健康教育第14章一樣都跳過去不教;她認為,老師也要用專業讓家長放心,難道學生問到同性戀,她要學生去查奇摩「知識+」?

有心理諮商師說,「反對團體」擔心同志會影響,就心理治療層面來看,同志是天生的,沒有什麼被影響的問題,就算被影響,也是在6歲以前,家長應盡量放心,不會因為教育,就變成同性戀。

同志團體認為,同志教材如不足,教育部就應該要做更多,提供給基層老師們,老師不知道怎麼教,不代表就要停止教,山寨知識反而會誤導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