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大拼盤〉兩性教育 別恐同【2011/07/03 自由時報】
〈切身之痛〉因不了解 帶來曲解
文/小P(高雄市)
在國中小階段的自己並不是一個非常「陽剛」的男孩子,我不擅長體育以及一些相關的競賽活動。
當時的自己容易緊張,並且算是班上比較文靜的男孩子,久而久之,班上的同學開始一再地逗弄以及嘲笑我。他們用很難聽的綽號使我難堪,並且用撕毀作業本或者是推倒我書桌的方式給予霸凌。那段時間的自己,一度視上學為極大的恐懼。
我完全不明白當時的教科書對於性別教育投注了什麼樣的心力給學生,我甚至完全不認為那是所謂的「性別教育」。一段「男生可以溫柔,女生可以堅強」簡單的帶過了他們心目中的「性別教育」和「兩性平等」,也造就了一群因為不了解而加以曲解、歧視的老師和學生。
讀過介紹原住民同胞的教科書,並沒有因此讓我混淆自我的種族認同,相對的,讓我明白何為尊重以及接納和自己的不一樣。
我期許,藉由適當的同志教材以及教師,能夠讓正在學習、成長的兒童學會接納與尊重,而不是一再的拿「死Gay」、「男人婆」之類當作是自己開玩笑的工具,卻成為他人心中難以抹滅的傷口。
〈美國經驗〉 同志社團 國中小就設立
文/巫冠儀(高雄市)
最近訪問一位在大學時移民到美國的同志,他在小學知道自己喜歡同性,但因外在的歧視壓力,而隱藏壓抑自己,無法自我認同的困擾讓他功課一落千丈。
當他到美國時,大學多元的同志社團讓他開始能夠認同、接受自己,他發現在美國的同志,有些因為在國中小有同志社團,以及學校包容的教育,因而能在國中小更早認同自我,減少青春期的痛苦。
此外,美國教育界,如Gay, Lesbian and Straight Education Network、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tation、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等一直在推動中小學同志教育,免費發送同志教育教材給學校,獎勵推動同志教育的中小學教師,與學校合作舉行同志教育活動,像是Day of Silence在這天,學生可以選擇沉默,來支持被霸凌的同志學生,並進一步反思如何終止沉默為同志發聲。而學校教師也在推動同志教育,在課堂上教育學生相關知識,讓學生拍攝介紹同志的影片、加強教職員的同志教育,都是希望減少霸凌的發生。
多元文化,讓這個世界更豐富精采,實施同志教育,讓孩子學會尊重,也讓同志學生能認同接受自我,因為孩子有知的權利,也有快樂成長的權利!
〈長輩多嘴〉媽媽是同志 愛我的心沒變
文/小夏(新北市)
「她的媽媽是同性戀,是心理變態。」一直都記得,當這句話緩緩從我向來很敬重的長輩口中說出時,我的心裡有多羞愧、多難過。
那一年,我國小三年級。
我是個由女同志一手帶大的孩子,從我懂事以來,就一直知道母親身邊有位很要好的女朋友,她和我們一同生活,而我從未因為這事困擾過。直到有一天,聽到身邊長輩們在閒聊時所說的那句話。從那一天開始,我忘記了原本看待母親的方式,只記得人家說她是變態,並且也一點一點慢慢地相信,相信自己的母親是錯的,相信她是變態、讓我蒙羞,因為那些長輩說得那麼理所當然,斬釘截鐵。
後來我花了好長的時間才知道什麼叫做同性戀,並且花了更長的時間才懂得,母親對我的照顧與關愛,並不因為她愛的人也是女生,而有所影響或差異。只是,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
如果當初學校裡有這樣一堂課,告訴孩子們這個世上有著很多種的家庭型態,有的人家裡只有爸爸,沒有媽媽、有些人家裡有兩個媽媽,沒有爸爸,還有些人的媽媽來自其他國家。這樣所有父母離異和新移民的孩子們就不必遭到同學取笑,我也不會因為羞愧而和母親疏遠那麼多年。
〈校園出發〉不認「同」 才更要尊重
文/冰山來客(新北市)
最近我服務的學校正進行廁所的整修工程,包商理所應當的使用了兩種色彩對照鮮明的外牆磁磚,男生廁所用藍色,女生廁所用粉紅色,這看起來很平常。但卻有一位老師提出異議,為什麼要用顏色來區分性別呢?
這位老師說,校園環境不該簡單的用顏色做為男女性別的界線,學校一直強調性別平等教育,現在卻用顏色來劃分性別,並不妥當。
他的話引起我的思考,記得之前也碰過一位國小低年級老師。有一次,她班上一位男同學穿了紅色系的衣服來上學,結果被其他同學嘲笑說是穿了女生的衣服,那個男同學哭得很傷心,老師知道後處理的方式很特別。
她對全班的同學說,每個人都可以穿他喜歡顏色的衣服,不一定男生就要穿藍色,女生就要穿粉紅色;就像男生也有喜歡Kitty貓,女生也有喜歡變形金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拿別人的喜好穿著去嘲笑別人。
當前的台灣社會即使已經很開放,同志議題卻還是很敏感的話題,但我想,不管認不認「同」,我們是否都應該像上述兩位老師那樣,先給予尊重和平等對待。
〈文明做法〉同志教育 挪威幼稚園讚啦
文/劉安真(台中市)
世界上對同志友善的國家,例如:北歐諸國、荷蘭等,這些國家讓孩子從小接觸同志的訊息,讓孩子知道世界上不僅有一夫一妻的家庭,也有兩個男人與兩個女人組成的家庭,這些國家的同志有大幅增加嗎?
我曾經在挪威的幼稚園,看到掛在校園內的這段話:你們當中,有人長大後會喜歡異性,有人長大後會喜歡同性,無論你們喜歡異性或同性,你們在挪威都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讓來自來台灣的我非常羨慕與感動。這些從小實施同志教育的國家,呈現出來的樣貌,是對多元性別與情感取向的尊重,這是文明與人權國家的指標。
也許擔心的家長可以想想,如果你的孩子是同志,你會希望他孤單一人獨自摸索嗎(這是許多同志的成長經驗,他們在學校得不到任何同志的資訊,只好自己摸索)?還是,你會希望你的孩子在學校中可以有機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如果那些在中小學獨自探索自己的性取向的孤獨同志們,是你的孩子,你不會心疼嗎?
同志教育不會讓孩子變成同志,但如果孩子真的是同志的話,越早實施同志教育,孩子會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