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漫步雲端:孩子,公主可以和公主結婚【2011/05/23 立報】

卡蜜兒

研究所開學時,老師要我們分組,訪問我們的同學,然後各自上台報告我們的訪談內容,做為一種研究方法的練習。我的室友兼同學G很直接地向我提到她來讀研究所的原因:「因為我是同性戀。」想說她如此坦城,我上台報告時也直接跟大家說:「因為她是同性戀。」

G有點好笑地跟大家說,雖然我私底下跟她說我是同志,但不表示她可以在公開的場合幫我「出櫃」,連帶地大家也討論到進行研究時,如何拿捏與研究參與者的關係,以及研究者如何處理參與者毫不設防的告白。

除了當事人本身,沒有人可以幫別人「公佈」自己的性傾向,這一點在重視隱私的歐美國家比較是共識。台灣現在都還可以把人們的性傾向當作是攻擊人的理由,上一次的總統大選,跟這一次即將到來的選舉,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這其實也顯示出,台灣社會對於多元性傾向、性別認同還處在一個比較僵化的氛圍。

在這樣的氣氛中,我們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異性戀的模式,讀幼稚園的女兒越來越習慣「男生跟女生結婚」這件事。可是,在她更小的時候,還沒有受到那麼多社會氛圍影響時,她與表姐玩遊戲時曾經說:「公主跟公主結婚。」小表姐很生氣跑來跟我告狀:「知之是錯的,她說公主跟公主結婚。」我跟女兒說:「妳要公主跟公主結婚?那很好!」也跟小表姐說,女生可以跟女生結婚哦!有些國家法律規定是可以的呢!小表姐悶悶地沮喪告狀沒有成功,兩個小女生繼續進房間玩「結婚遊戲」。

我想,這種異性戀中心的觀念,隨著教育、社會環境的影響,恐怕會越來越根深蒂固。當孩子習慣了異性戀是「理所當然」,自然會覺得「同性戀」很奇怪,種種「恐同」的情結也隨之而生。更不要提如果她/他們喜歡上同性,成為自己認為的「很奇怪」的人時,心裡會有多麼地困擾、疑惑與不安。再加上台灣的教育環境,並沒有提供多元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教育及資訊,好不容易100年要實施的課綱,國小5、6年級的部分也因為宗教團體的抗議,極可能因此而暫緩。

因此,我私底下在孩子面前,開始刻意地幫朋友「出櫃」,讓她看到各種不同的「role model」。這應該是有點仿自同志諮詢熱線的方式,同志現身,讓人們看到有血有淚,有愛有恨,「活生生的同性戀」就在你身邊。平常我很少去區分「她/他交男朋友或女朋友」,因為她/他們就是我的朋友。交情深或淺,了解多或少,與她/他的性傾向倒是沒啥太直接的關係。不過,為了更有意識的帶領孩子,我在腦海中開始做了一些計算,我有多少非異性戀朋友?10根手指頭剛用完,就覺得沒有再數下去的動力,一來是實在數不完,二來是感覺這樣把人分類實在是很可笑。

但是,在孩子面前,我會繼續「刻意」下去,直到她不再覺得「女生跟女生在一起有點奇怪」為止。因為,她不能在享受眾位阿姨、叔叔的疼愛與陪伴的同時,還否定了她/他們的性傾向與認同。這樣的否定,不但會否決了媽媽一半以上的朋友,也讓自己失去人生無限的可能性。

而如果台灣的政府決定要暫停早該走的方向與道路,那麼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只好自己來!

(家庭合作事業協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