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傳播對任何人的性拷問【2011/04/16 蘋果日報】

范雲

總統候選人的性傾向是否應該向國人交代,突然之間成了熱門話題。雖然婦女與同志團體已經在第一個時間點回應施明德先生對蔡英文的質問。但是,媒體顯然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昨天早上,飛碟電台的主持人唐湘龍花了30分鐘的時間邀請民眾call in,討論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是否應該出櫃,或是澄清自己不是同志。

政治人物必須像公布自己財產一樣,公開說明自己的性傾向?施先生在這麼宣稱之前,恐怕需要先認真論證,一個人的性傾向、情慾偏好或是愛情忠貞度是如何影響或傷害其在公共政策的選擇與態度。即使在經驗上,我們知道作為政壇絕對多數的異性戀男性總是傾向於做出侵害少數權益的公共政策決定時,包括美國在內的民主共識還是認為公眾人物的私生活不應當成為公眾檢視與討論的焦點-即使是當年被共和黨把持多數的美國國會,還是免除了柯林頓總統當場交代性生活的不文明窘境。

蔡英文的私生活被拷問不是單一現象。在台灣,對公眾人物私生活的關切,往往是不當傾斜地針對女性。

政壇單身女受窺視

從呂秀蓮、蕭美琴,到璩美鳳與高金素梅,太多例子讓我們看到女性政治人物,特別是單身女性,其情感生活總會受到窺視與不當檢驗。即使當事人拒與流言共舞,但媒體的持續報導與討論,已傷害這些女性公平參政的機會。作為仍然是政壇中的少數,其專業形象及在公共政策上的努力,已受到不對等的忽略。

台灣社會仍沒有學會公共討論的尺度與邊界,台灣媒體也還沒有學會恰當拿捏公與私的分寸。請試想,當有人在職場上公開質問你的性傾向時,無論你是不是同志,有沒有否認或承認,在仍然充滿了歧視同志的語言與文化的社會中,你的職場前途,甚至社交生活空間都可能受到龐大的影響,更遑論在一個涉及國家政權鹿死誰手的緊繃選情中。

文明社會的尺度應當要學習向上提升。所有自認為有品格的媒體,都應該拒絕報導任何關於政治人物私生活的猜測;所有有品格的公民,都應該拒絕傳播他人非自願揭露的情慾隱私。

作者為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