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戶繁華落盡 公娼漸凋零【2011/04/10 中央社】

台灣各地過去都有公娼寮,但隨著環境改變,盛況不再,北高的公娼都已走入歷史,宜蘭、台南雖然還有,但也僅剩幾家業者苦撐,關門是早晚的事。

根據內政部資料,目前依地方自治條例規範的「合法妓女戶」,包括台南市、桃園縣、南投縣、台中市、宜蘭縣、台東縣、澎湖縣等7縣市。

宜蘭羅東康樂巷昔日被視為「男人天堂」,公娼館林立,在民國60年代營運的黃金時期,每天清晨6時就開門,到了晚上尋芳客更是絡繹不絕。

但因為公娼館不准過戶或遷移,只要經營者過世,就要繳回牌照。加上政府不再發給妓女牌照後,公娼逐漸凋零,現在只剩下4家,每家各有4到5名小姐,平均年齡超過50歲,守在低矮的平房中,和周遭新建的高樓大廈,形成強烈對比。

「1天至少要接10支(10名客人),才能勉強維持基本水電與房租開銷。」公娼館業者說,康樂巷交易公定價1次新台幣600元,有時客人殺價到500元,也只能勉強接受;但現在1名公娼每天最多只接到2、3名尋芳客,加上警方規定公娼不能到街上拉客,「摃龜」更是家常便飯。

台南市公娼的歷史,最早追溯到清朝時代,原集中在中西區西門路、民族路口的「小公園」,日據時代遷移到「新町」大智街,最輝煌時期在民國50年代,共有40多家妓女戶,娼妓上千人。

10年前,當時在台南市警局登記有案的娼寮有3家,包括「夜巴黎」、「美美」、「真花園」,原台南縣新營區還有「桃花鄉」;但隨著時代進步,這些燈光昏暗的紅燈戶,終不敵五光十色的聲色場所,陸續關門大吉,僅剩「夜巴黎」苦撐。

「夜巴黎」負責經營的業者已高齡80歲,旗下有3名公娼,年紀最輕的也有55歲,最大的是59歲,即使白天就開始營業,卻鮮有客人上門。

民國51年,26歲的林姓婦女向台東縣警察局登記「妓女」第8號營業登記證,店名就取「夜皇都」,在當時農村社會是相當時髦的名稱,也代表著它是紅燈區的「老大」地位。

但曾經「門庭若市」的「夜皇都」,走過半世紀後,繁華落盡,3名超過50歲的女服務生卸下脂粉,台東唯一合法的妓女戶拉下鐵門,走入歷史。

高雄的紅燈戶也在前幾年就熄燈,今年60歲的柯清河回憶說,民國55年到65年是鹽埕區舊高雄市政府後側河西路公娼寮最繁華的年代。

他說,河西路上約有10家公娼寮,鶯鶯燕燕的娼妓區,入夜以後亮起紅燈,只要有男性往河西路走,就有穿著消涼的娼妓靠過來,有人喊「少年ㄟ來啦!」,有人乾脆直接搶客。

柯清河說,民國55年,勞工日薪約新台幣20元,消費1次要花掉整天的工資。

民國68年,大片低矮房子的公娼寮發生大火,也燒掉不少娼妓的生計,有人轉往小旅館、飯店攬客,公娼寮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色情行業轉而地下化。

民國92年,高雄市通過廢除「高雄市管理娼妓辦法」,公娼行業正式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