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部份負擔應「保障現有感染者,停止新增感染者」才是善盡防疫的職責【2011/01/06 紅絲帶基金會】

●為什麼愛滋醫藥赤字愈滾愈大?有可能減少嗎?

愛滋部份負擔「只為省錢,不管防疫」,部份壓力轉給病人之後,卻達成雙輸的結果。愛滋藥費從1998年從公務預算轉由全民健保給付,2005年又從健保給付轉至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公務預算支出,本來是希望用治療來達到預防的良善目的。以疾管局資料顯示,2008年以來,愛滋相關預算赤字越滾越大,去年編列新台幣18億元,但超支赤字約逾10億元,怎麼讓病人不要再增加,才是解決赤字的核心問題。

●善用「不溯既往」原則,部份負擔應「保障現有感染者,停止新增感染者」才是善盡防疫的職責

既然政府無法無限支援治療成本,就應以防疫的立場思考部份負擔問題,考量「現在的感染人口」(包括醫療系統已知的HIV感染者和未知的感染者),在「一個時限之內」接受檢查確認,提高通報率,才能提早降低盛行率,減少支出,保障現有感染的健康,同時積極防治。在此時限之前應善用「不溯既往」原則,在時限之後的新增感染者,則必需負擔合理的藥費,這才是具有防疫觀點的部份負擔之道。感染者本身也要有意識到,愈少人感染,自己才有愈大的治療保障空間。

●用民眾納稅的預算,就應該善盡防疫的職責,而不是採取預算救窮、愈救愈窮之道

疾病管制局在愛滋病上鬧窮,問題在於病人不斷增加,及平均餘命的拉長,藥費弄得政府吃不消;病人也很恐慌,因為部份負擔,經濟壓力不知會不會逐年不斷上升。依健保一般慢性病的醫療部份負擔來看,及連續處方箋的方式來算,以及藥費降價3千萬元,這樣的行政作為也只能節省2%,病人增加,預算只會愈花愈多,未來是不是要病人出更多錢?藥廠降更多價?學名藥給誰用?一再地惡性循環這樣的模式,最後有錢的人自費,沒有錢的人用學名藥?如何保障愛滋用藥人的藥品品質?如何期待治癒愛滋病的藥物出現?而只能提供成本合理的次等藥物,一再循環,問題愈來愈嚴重。

這是一個救窮的策略,卻走向「全輸」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