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困擾》不給同志結婚 卻得贊助紅包【2006/05/08 聯合報】
記者梁玉芳
走行職場的同志,婚禮得紅包的習俗,與同事過度關心「有沒有男/女朋友」、「什麼時候請我們喝喜酒呀?」,這類職場常見的社交文化,最讓同志傷腦筋。他們抱怨,社會不讓同志結婚,又要求同志包紅包,贊助別人結婚,太不公平了。
「你們將來結婚,我一定誠摯祝福;但如果你寄喜帖只是為了要我包紅包,我是不會包的。」同志小綠在大學畢業前夕上台跟同學這樣宣告。同學覺得他很奇怪。小綠說,那時未「出櫃」的他只能說:「我以後不會結婚啦,包紅包都是有去無回。」而且婚宴場合,撮合及逼婚都變得理所當然,讓人難受。華人世界特有的「婚禮紅包」習俗,像是異性戀世界的婚禮互助會:先結婚的人先標會,以後再一包包禮金還回去。小綠說,但是,不婚者和同志被強迫入會,還沒有標會資格哩。
同志新聞通訊社社長陳俞容說,人在職場,免不了要顧及人情;如果可以,她只包最低行情,六百元;明知她是同志還炸她的,不去。讓她感動的是,知心同學會直接說:「妳別包紅包,人來就好。」
面對交友狀況的探問,女同志拉拉手協會的小逸說,最好用的理由是「遠方的男朋友」,在南部,或在美國,在地球任何角落都好,交代自己「名花有主」且見不著,就不會被囉唆。男同志ERIC說,男生還可以「假裝自己很花」,熱情同事問起:「還不結婚啊?」就答:「跟哪一個呀?」在主流價值裡,男生「很花」比「同志」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