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缺了同志人權 不算完整民主【2010/10/28 中國時報】

紀大偉

二○一○年十月三十日星期六,是一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盛會,預計有三萬人(同志以及支持同志的親友們)會在總統府前集結開步走。這般規模的同志大遊行雖然比不上歐美,卻可能是全東亞最盛大的。但人權運動老將陳芳明卻說,三萬人不夠,突破五萬人才好;如果有五萬人站出來,執政者迫於民意,才能以照顧原住民的方式(如,成立原住民委員會一樣)照顧同志。他說,公民社會,缺了同志人權,就沒有完整的民主。

陳芳明在政大山上的台文所聊起這番話的時候,一起茶敘的其他老將還有同志運動的某位資深義工,以及今年自導自演台共謝雪紅的資深戲劇學者汪其楣。這三個人坐下來一起聊天,似乎是個本來想像不到的組合。

陳芳明說,上周他在周刊專欄談劉曉波與中國人權,這周他寫同志遊行與台灣人權。同志義工說他從小偷看《美麗島》黨外刊物長大,在解嚴前後投身學運,後來改而長期獻身同運。而汪其楣最「跳痛」:她不是來談謝雪紅,而是來邀請陳芳明一起關心身心障礙的人權與藝術,卻又談起愛滋病人如何被社會集體歧視。她和朋友建立的關愛之家,長年受容愛滋病人(含大量兒童)。同志義工馬上接腔說他們同運也很關心愛滋同志。

大家說光我要說的話,我而我只好怯生生舉起一面小紙旗,上頭寫著「人心都有斷背山,國家都有黑名單」。

這批人的聊天話題看似亂針繡花,乍看龐雜沒有條理,但邏輯很明晰:我們要顧及人權運動的(一)歷史縱深,以及(二)人權的普遍性(universality)。就歷史而論,如果當年沒有上街爭戒嚴,同志運動(和其他運動)就不可能誕生,連同志文學都不可能在一九九○年代開花;就人權的普遍性而論,劉曉波要come out(被釋放),同志也要come out(站出來),全台灣受苦的各種人(含外籍人士)也都要站起來。人權從古早到現在,四面八方蔓延伸展。記得普遍性,讓各種社會弱勢人口要結盟,如,今年外勞陪同志走遊行,下次同志就要陪外勞走;記得歷史(如,謝雪紅),不然世代傳承累積的經驗智慧就會流失。

很多人說,同志遊行就是要人群都「站出來」。但除了「站出來」,我尤其希望新面孔「站起來」:學生可以自動自發站起來(而不是依賴老師帶隊)─新人站起來,才能讓置身各種人權運動的老將都能夠坐下來休息。台灣的多種社運都一直靠老人在撐,接棒的速度太慢。我期待老將「坐下來」,除了要顧肝,也要跟其他老將分享心路歷程,尋求人權普遍性的最大公因數。比如說,陳芳明等等研究本土文學歷史政治的老將們,也樂意大談同志外勞和身心障礙,而他們正等著跟晚輩坐下來喝茶。

(作者為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