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正向凝聚【2010/09/27 自由時報】

◎ 陳亞麟(文化大學研究生)

週六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聚集的民眾,我們素昧平生,但都是為了相同的目的來到凱道集結,那就是「淘汰不適任法官」、「建立司法的退場機制」。會場中看到許多婦女抱著襁褓中的孩子,手持著白玫瑰靜靜地坐在台下默默的發出對這個社會早已失去的公平正義憤怒。

這群人是透過臉書(facebook)在網路上號召,依筆者長時間的觀察及對網路社群的經營心得,發現網友雖然對某些事件或議題感到不安時,會發起網路上的連署,但往往要形成一股社會力量進而走出電腦參與集會遊行、社會運動,是非常困難的,常常僅止於在網路上的批判而已。

由於台灣社會在兩大政黨長期的壓迫下,常有社會運動被貼上替某陣營造勢的標籤,不管運動目的是否真正的需要被關心,往往民眾不敢自發性去參與,這就是彼此欠缺信任感,擔心是否會被染上某種顏色或黨派,信任感不只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從社會教育去努力,這次白玫瑰運動讓我們看到社會力量正在不斷萌芽,不管是為了自己的權益、或是為了下一代著想,一起站出來發聲,「即使是象徵公平正義的法官,也是需要受到挑戰的」,這就是社會正向的力量,值得我們省思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