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的童貞 法國崛起幼齒女「性」作家【2010/08/18 NOWnews】
記者朱錦華/綜合報導
法國文壇最近崛起一名早熟的女作家。年僅15歲的布哈姆莉(Carmen Bramly),將於下周出版她的處女作《野獸派的顏色》( Pastel Fauve》。
談到法國的早熟女少作家,多數人第一個聯想的名子,就是1950年代以「日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e》 初試啼聲爆紅的與莎岡(Francoise Sagan);當時她只有19歲。
布哈姆莉一年前開始寫《野獸派的顏色》。當時她跟書中女主角帕洛馬同齡(14歲)。跟《日安憂鬱》女主角西瑟相比,帕洛馬比較天真爛漫,來到男友家後,想的是男友「會否請她吃糖」。
這本小說描寫一名14歲女孩獻出童貞的經過。故事裡提到女主角的性幻想對象,是英國著名的「毒蟲」歌手彼得杜哈提(Pete Doherty,名模凱特摩絲的前男友)。早熟和大膽的程度程度超過莎岡的《日安憂鬱》。
至於寫作動機,布哈姆莉表示,小說並非根據個人經歷寫成,而是全因「煩悶無聊」、無人作伴,於是一邊聽杜哈提的音樂,一邊寫作。她稱在「很小的時候」已經開始寫故事和詩歌,並規定自己早上6時起床,寫作一小時後才上學。她目前已經開始寫第二部作品,並表示將處女作獻給因吸毒而入獄的杜哈提。
法國向來是「幼齒」文壇新星的搖籃,象徵派大詩人韓波21歲時即便完成所有作品,他的故事後來被拍成電影《全蝕狂愛》;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演韓波。憑《日安憂鬱》爆紅的莎岡,完成該作品時只有18歲。
法國文壇近年同樣不乏文學神童,除了布哈姆莉之利,2004年以《Dieu est une femme》(上帝是女人)成名的佛妮雅(Ariane Fornia) ,當時更只有14歲。
分析指出,這些青少年文壇新星除了才華橫溢,顯赫家世也對成名大有幫助。布哈姆莉的父親是名作家,於2008年曾獲法國重要文學獎項「聯盟獎」。佛妮雅的父親是現任移民部長。這種優勢對她們出書幫助很大。像布哈姆莉,只是把手稿交給常為父親出版著作的出版社,即可實現「才女」夢。
這些少年作家的作品都有強烈的自傳味道,背景大多是巴黎富裕的第6區,故事情節也圍繞他們在巴黎最優等中學所遇到的生活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