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廁…進步的指標【2010/08/12 聯合報】
施沛琳/廈門大學博士生(台北市)
立委黃義交在父親節與女兒餐敘時感受到女廁的不方便,提議要改善「如廁歧視」。幾十年前,女生上廁所不便的情形早有感受,四五十歲以上的女性大概都記得,過去上公廁是要付錢,而男廁卻不一定收錢。這些年來,女公廁漸漸不收錢了,但不少人的經驗是都得大排長龍才輪得到。
上廁所,不就是那麼回事,為什麼上廁所的問題,會成為公共議題,且還能成為探討兩性平權問題的實例?
去年初旅日職棒名將王貞治訪台時曾說,職棒要發展,女廁真的很重要。而中正紀念堂的戲劇院與音樂廳,中正文化中心前主任朱宗慶也觀察到女性如廁時間比男性長,加上觀賞表演者以女性居多,因此中場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裡,女廁總是大排長龍,最後他力排眾議,將部分樓層的男廁改建成女廁,增加女性使用的空間,顯示出尊敬女性的作法,也贏得媒體與觀眾的好評。
看一個地方的廁所,可以理解此處人民的生活水準。很多到過日本觀光的遊客,都會對當地公廁的小體貼留下深刻印象,從廁所文化就能顯示出一個國家的進步與繁榮。期待有一天,女生們上公用廁所時,不用排隊等候,且都是乾淨亮麗的空間與設備為我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