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末的青春性事【1998/12 光華雜誌】

文‧李光真

最近公布、由某家保險套大廠所做的「全球性事調查」中,意外發現台灣十六至十九歲的青少年中,想和新伴侶在「認識後一個月內」上床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七,比全球同年齡平均的百分之四十八高出九個百分點。

台灣青少年當真是「性衝動全球第一」?社會對孩子的「性事」,又該如何看待?

看過一則廣告嗎?一群男孩在球場打球,其中一人卻是心神不屬、滿臉沮喪,在他腦海裡轉來轉去的,盡是一位女孩周旋於眾男友間的挑逗身影。其他男孩勸他:「這種『公車』,誰都可以上,別想啦。」只見最後一位哥兒為他打氣道:「她是公車,你不會是終點站嗎?」

貞操被遺忘的年代?

打開電視,像這樣充滿色情暗示的廣告時時可見,情慾浪潮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性事」,更往往成為家中親子衝突的引爆點。

黃太太的兒子今年高三,每天梳著飛機頭、抹著造型膠,還不時有異性朋友打電話來邀約出遊。最近黃太太在洗衣服時,發現兒子褲口袋裡有保險套,不禁勃然大怒,衝到兒子房間罵道:「你不要命啦,要是把人家弄大了肚子,你還要不要考大學?!」誰知孩子一臉鄙夷說:「那是街上發的,妳別『飛機』(不上道)了好不好……」

劉太太的女兒今年剛上高一,已經有了一群同班異性好友,她提心吊膽,卻又不知如何啟齒。聽說學校要請專家來演講「性教育」,劉太太滿懷希望地想藉專家之口,來灌輸女兒「守貞的重要」。沒想到,性教育專家講了許多避孕、避(性)病甚至自慰的方法,卻無一字提及「貞操」,讓劉太太大為震驚不解,難道時代真的變了嗎?

時代的巨變,不僅反映在街頭保險套的發放、反映在學校的性教育課程上,而且全面影響著現代生活的各個層面,的確是保守性觀念面臨挑戰的最重要原因。

近年來以鼓吹婦女「情慾解放」、「情慾開發」而引起極大爭議的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兼「性╱別研究室」主任何春蕤,在她替桃園縣教育局所做的兩性平權教材《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一書中,點出今昔之別:以往的台灣,在經濟上是講求勤苦紀律的加工出口型態,在政治上是一黨獨大的戒嚴時期,而社會價值則是以溫馴儉樸為標竿。

何春蕤指出,在那樣的歷史情境中,為了確保青少年都能學會壓抑自己的活力和欲望,「馴服的接受管理和指示」,因此刻意排除青少年可能的個別性和自主性。在高度壓抑的教育體制中,青少年都變成「被動的、無慾的、專心學業的」。為了把刺激和誘惑壓到最低,還實施男女分班分校、禁絕交往。

台北市警察局少年警察隊隊長謝芬芬還記得,民國六十年代中她初入公職,曾經上街頭取締「奇裝異服」。「穿著迷女裙招搖過市的女孩,都在警察局等父母拿長裙來接;留長頭髮的男孩更慘,一律要理成小平頭……,」想到過去,謝芬芬不禁莞爾。

不過,看到現在孩子們在街頭露肩袒臍、頂著五彩龐克頭,謝芬芬也不禁迷惘:「光看孩子的外表就看不懂了,哪還能摸到孩子的心思?」

只看上半身,不看下半身?

再說,過去的情慾壓抑,其實是政經文化整體壓抑中的一小環。然而跨入九○年代後,台灣已然進入一個新紀元:經濟上講求大膽創意,政治要敢衝敢拚,社會則到處可見資本主義商品掛帥、極盡縱情玩樂的誘惑。

社會活力澎湃以及多元價值標準的建立,還導致了道德標竿的鬆動。

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主任督導汪季參指出,光從人們掛在嘴上的用語,就可以深刻感受到時代的變化:

以前標榜為人民謀福祉的政治,現在成了「高明的騙術」;以往的勤儉儲蓄、厚植產業實力,變成大玩財務槓桿的金錢遊戲;以往的溫良恭儉讓變成「愛拚才會贏」、克己復禮更被「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取代。在社會價值觀已然全盤改寫的情況下,挑戰權威、追求物欲、探索情慾……,通通有了合理化的理由。

而媒體的解嚴,更讓孩子可以輕易瞥見以往他們羨慕卻無從想像的「大人世界」。

「大人自己榜樣不正,是帶壞孩子的最大原因,」杏陵醫學基金會主任林燕卿以一句流行的俏皮話「政治人物只看上半身,不看下半身」為例指出,經過了美國柯林頓總統緋聞事件、國內黃義交和周玉蔻事件,以及近日接連傳出的企業名流林柏實等人的婚外生子,「性醜聞」已成為媒體熱炒的主要賣點;甚至連市長選舉,大家的目光也放在澳門狎妓、婚外情錄音帶曝光等醜聞上,整個社會都耽溺在對「性」的偷窺樂趣中。

林燕卿苦笑地指出,當孩子連「口交」、「肛交」、「墮胎」、「性器官特徵」都能朗朗上口、作為討論的話題時,你還能指望他們有多「清純」?北市萬芳國中校長周麗玉也認為,「有病的是這個社會、是成人,不是青少年。」

最近美國新聞界在討論是否要專門為孩子另出一種版本的報紙和電視新聞、台灣也為了電視節目要不要採「分級」制而各方激辯不休。然而,大人不從管束自己做起,光想在孩子面前遮遮掩掩談何容易?對青少年來說,「性事」亙古以來神秘聖潔的面紗早就被揭穿,成為世紀末的最大笑柄了。

春色無邊入室來

媒體的聳動取向,還反映在色情節目的氾濫上。第四台的色情影片節目,例如鎖碼台、彩虹頻道、花魁藝色館、午夜性感帶等等,雖然選在深夜播出,還是逃不過青少年夜貓族的耳目。

「其實我才不愛看呢,只是晚上我一定要看場球賽才睡得著,轉來轉去就看到了嘛,」就讀國二的明釧(化名)表示,自己房裡有一台電視,有時候看著看著也會有「反應」,好在學校性教育課程有教過自慰的方法,同學之間也常拿這種事開玩笑,他倒不覺得有什麼難解決的。

然而學者卻無法如此釋然。「以前成人世界雖然也有『牛肉場』,但那是侷限在某些特殊場所、針對特殊客源,」師大衛生教育所所長、杏陵醫學基金會執行長晏涵文指出,現在色情已經登堂入室,藉著有線電視、錄影帶、網路上的色情網站、電話交友等,侵入了每一個家庭,影響非常深遠。

根據政大新聞系教授羅文輝在九月發表的「台北市中學生收看有線電視色情節目」調查研究顯示,台北市有高達九成的高中(職)學生及六成以上的國中生,看過色情影片或刊物。然而色情節目會對孩子的性觀念產生不良影響嗎?答案是無庸置疑的。

羅文輝的研究顯示,由於色情片裡的性行為,多半是和「愛情」與「婚姻」無關的純粹肉慾滿足,因此,越常收看有線電視色情節目的青少年,越會認為「婚前性行為」和「同時擁有許多性伴侶」是可以允許的。

而長期、大量地收看色情影片,還可能有其他的異常行為。北市民生國小就曾有一位六年級男孩,常常愛掀女生裙子、躺在地上偷窺女生內褲,或是緊靠著別人進行摩擦、摟抱等超齡動作,後來才知道他的日常娛樂就是看錄影帶和色情節目,那些動作都是模仿來的。

色情媒介不僅灌輸孩子錯誤的性觀念,而且有嚴重的「男女不平等」意涵,這也是女權運動者聲討的重點之一。

征服?奉獻?

曾在國中教過書的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楊佳羚指出,青春期孩子的性資訊來源有很明顯的男女區隔:男生主要是看A片,片中強調的是男性雄風、是征服的快感;片中的女性則成為用浪聲淫叫來取悅男性的性玩物。

和男孩相反,女孩的性愛觀卻多半來自坊間的言情小說,小說中的女主角為愛獻身、無怨無悔,性成為女孩向對方表明愛意的證物。

「一方面急於征服,一方面急於奉獻,這樣的性觀念會導致什麼後果,不用想也知道,」楊佳羚質疑。而性觀念錯誤、性風氣又開放,導致現代女孩比起從前,更有一種進退維谷的兩難。

就讀北市某私立初中三年級的張萍(化名),就是無數例子中的一個:「現在的女生,不能祭出父母的禁令來拒絕男生,他會罵妳什麼時代了,何必拿蹺?」張萍敘述自己的「初夜」:「我男朋友還說,『妳不願意,是不是愛我愛得不夠深?』」

為了怕男朋友惱羞成怒、絕裾而去,張萍在半推半就下開始第一次性行為。只是用身體換取的愛情維持不了多久,目前張萍又恢復了形單影隻的日子。

好在,對於自己的「奉獻」、「失身」,張萍並不介意:「拜託,什麼時代了,我也沒打算要跟他一輩子!」然而,萬一將來愛上一個有「處女情結」的男朋友怎麼辦?「誰會愛上那種老古板!」張萍不解滄桑的笑容裡,看不出對未來的擔心。

離婚、晚婚、不婚

進一步瞭解張萍的家庭,「其實也怪不得孩子,」在企業界服務的張萍阿姨陸小姐說。她和張萍的母親都在結婚十多年後,因為先生有了外遇而離婚。以前千叮嚀、萬囑咐,要孩子「不要糟蹋自己」,可是兩姊妹大學畢業結婚時可都是處女,十多年來辛苦持家的後果又是什麼?

「貞操保障了我們的婚姻幸福嗎?」陸小姐說,「守貞」是一件好事、一種理想,但它不應是單為女性量身訂做的緊箍咒;一旦有了承諾,男性一樣要守貞,守貞只有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才有意義。

再說,在她服務的圈子裡,放眼看去,同樣是中年離婚的不在少數。陸小姐感嘆說,以前總認為「保護自己的身體」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女人是要「從一而終」的。可是現在台灣離婚率越來越高,到了張萍那一代,「從一而終」的機率更小了,苦苦堅持孩子遵守禮教又何必呢?

當然,不管社會變遷多麼驚人,陸小姐和其他許多父母一樣,仍然希望孩子能嚴守防線,自尊自重。只是目前整個社會籠罩在「成就取向」的氣氛中,讀書要讀到碩士、博士,成家之前還要先為事業打拚,像她的大兒子今年二十五歲,雖然有交往多年的女友,卻因為還買不起房子不敢結婚。在這種情形下,陸小姐也知道,要孩子虛擲青春、苦熬到洞房花燭夜,是不太可能的。

「孩子過了二十歲,可以自己負責了,我就隨他去,」陸小姐說。雖然最近因性事鬧得滿城風雨的,都是年逾不惑的社會名流,可見年齡、學識和地位等的外在指標,實在不代表人格成熟度,然而在目前無所適從、無所依循的情況下,也只有這樣了。

慢一點,少一點

杏陵基金會主任林燕卿從歷史角度回溯人類的性史:「十幾二十歲的青少年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情慾最旺盛的階段。」莎士比亞筆下的茱莉葉殉情時,僅是個十四歲的孩子;而不過半世紀以前,台灣的阿嬤們在「二八年華」(十六歲)就披嫁衫,也是很正常的。千百年來,各民族都視這種年紀為適婚年齡,情慾就在婚姻中獲得自然紓解。

不過從事教育實務,每天和十幾歲孩子相處的萬芳國中校長周麗玉卻有不同看法:「古代的人是因為平均壽命短、農業社會又需要大量勞力,所以才會冒著危害女性健康的危險,鼓勵早婚、早生。」

她解釋,醫學上已經證實,女性太早開始性行為、性交對象太多,是造成日後子宮頸糜爛及子宮頸癌的一大原因。再說,在生殖器官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青少女一旦懷孕,是屬於高危險性妊娠,更別提墮胎可能造成的感染、大出血,或是導致日後不孕了。

「現代人有長長的七、八十年可以慢慢享受,何必急在一時?」周麗玉說。

因為生理上的風險極高,國外縱然不禁絕青少年的「性事」,但卻把「延後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時間、並減少性交的對象」做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目標。

性遊戲新玩家──女性

多年來從事少年輔導工作,看過許多行為偏差個案的汪季參則注意到,在近年來激進女性主義者「情慾解放」的口號下,已有越來越多女孩成為情慾世界的新操控者。以前「男女之防」,女生扮演剎車者,只要管好容易衝動的男生就好;現在連女生一樣「性」致盎然,事情自然棘手。

謝芬芬也指出,目前在少年隊留隊輔導的女孩,一半以上都已有過性行為,有時聽到這些國一、國二的女孩在男輔導員面前大曝自己的性經驗,真令人不知該生氣還是悲哀。

汪季參還記得他輔導過的幾個個案,其中有位十三歲女孩,不斷地誇耀自己有「五十個性伴侶」;另外一位女孩則自稱她在十三歲生日那天,給自己舉行了「成年禮」──找一個男孩來共度良宵。只不過那次草草結束,令她覺得滿「失落」的。

汪季參附帶點出現行法律中的一個盲點:在傳統觀念裡,男孩和女孩上床,一定是「男生佔女生便宜」,因此在刑法中明文規定,凡是和十四歲以下女孩從事性行為,不管是兩情相願、女生主動、或金錢交易,男方都一律觸犯「準強姦罪」。

然而從個案中卻可以發現,女性的青春期其實開始得比男生早,許多國一、國二女孩已經發育成熟,是校園裡的大姊頭、霸王花,甚至強迫男同學性交。「現代女孩並不必然是弱者,法律保障的對象應該要破除性別成見了,」汪季參指出。

尋求疏離中的慰藉

謝芬芬指出,青少年雖然精力旺盛,但如果有吸引他的活動、有穩定健全的成長環境,大部份青少年都能夠正常長大,不會耽溺在諸如抽煙、吸毒或者性交等癮頭上。換句話說,生活中缺乏愛和成就感的孩子,才特別容易藉著不斷和別人發生肉體關係,來填補內心「渴愛」的黑洞、肯定自己的價值。

令人憂心的是,工商社會中,家庭生活型態已有極大的變化,以往大家庭的濃濃親情已經少見,忙碌緊張與冷漠疏離,不僅是電影小說的主題,也是讓青少年越來越易「出軌」的原因之一。

以最近廣受討論、每年暑假過後剛開學時出現的「九月墮胎潮」來說,以往家庭關係緊密,家中有阿公阿嬤、母親也多半在家操持家務,漫漫暑假,孩子縱然脫離了課業壓力和學校的監控,也不至於無人照管。

可是現代都市小家庭,當兩夫妻上班後,家中猶如一座空城,孩子補完習、打完工後要和朋友集體出遊、或帶異性朋友回家,父母那有心力顧及?而在一些少女未婚懷孕的個案中,她們寧可瞞著父母把嬰兒生下來,也不敢跟父母討論此事;也有些父母非得等女兒懷胎六、七個月了,才看出女兒的神態有異。親子間的疏離,令人感嘆。

百分之三?百分之十一?

當許多新情勢都不利於青少年保持「純真」,當社會對青少年性行為的看法猶在「可」與「不可」間搖擺時,目前青少年真正有過性交經驗的比例到底多高?卻一直是個爭議極大的黑數。

根據民國八十五年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進行的大規模調查顯示,在高中(職)及五專階段的青少年,有過性行為的比例是百分之八‧五;金車教育基金會曾做過的一項調查,則發現北市國中生有過性經驗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十‧八!

而羅文輝以一千多名台北市學生為樣本的最新調查則顯示,國中生有過性行為的比例很低,只有百分之二‧七,高中(職)則有百分之九‧七。

不同調查的統計數字有落差外,個別青少年在性態度及性道德觀上面的差異性更大,畢竟這是個多元社會,從最保守到最開放的兩極間,有許多灰色地帶,不容易探求全貌。

不過,擔任國中教職多年的周麗玉,從來不認為現在的孩子真有那麼「亂」:「媒體常常危言聳聽,說什麼墮胎潮,什麼百分之十的國中生有性經驗,絕對沒那麼嚴重!」

目前和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合作,輔導未婚媽媽復學後轉來萬芳國中就讀的周麗玉指出,萬芳學區並不算什麼「好區」,然而校內未婚懷孕、墮胎的孩子,是「幾年也碰不到一個」。可是在媒體大肆渲染下,弄得孩子好像沒有異性朋友就很遜似的。

最近杏陵醫學基金會和全球保險套大廠戴銳斯合作的「全球性事調查」中,則透露出另一種訊息。

短短十年,顛覆傳統

在這項調查中,台灣人第一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為二十二‧一歲,比起美國的十六‧三、香港的十九‧一都晚許多,是十五個調查國家中最保守、最晚熟的。

然而以十六到十九歲的新新人類年齡層來說,在「何時想和新伴侶發生關係?」這項中,台灣青少年想在認識異性後「一個月內就上床」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七,比全球同年齡層的百分之四十八高出九個百分點;比全球所有年齡層平均的百分之五十也高出七個百分點。和台灣三十歲以上的受訪者中,將近一半(百分之四十九)的人認為要等「婚後」才發生性關係相比,更有天淵之別。

「這反映出國人的性態度,在短短一個世代間居然有了這麼大的轉變!」晏涵文指出,當歐美國家已經不把貞操視為絕對價值、也不再懲罰婚外性行為時,他們反倒不急著上床;偏偏台灣相反,社會解嚴短短十幾年,對性事「從不敢講到亂講、從不敢做到亂做」,色慾浪潮橫流的惡果,如今已在青少年身上浮現出來!

新性觀何處尋?

十多年的鉅變,在現代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師長間劃下鴻溝。對於青少年性行為,到底應如何看待?父母心頭的疑惑,目前還是無解。

「對於青少年性行為,我們不說『可』,也不說『不』,」有台灣性教育權威之稱的晏涵文點出他的性教育理念:「我們不替孩子做決定。」

不替孩子做決定,是因為晏涵文深知「性慾是壓抑、恐嚇不來的」。然而,這不代表要放任孩子順性而為。

「透過性教育,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如何去思考、如何做決定,」晏涵文說。目前包括性生理、性價值觀及衛生棉、保險套等性教育課程,正在國內各中小學全面展開,為的就是藉教育的扎根工作來幫助孩子,讓他們在時代鉅變中仍然能把持自己,建立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性價值觀。

青少年性事,是大時代的一個縮影、成人社會的一面鏡子。它將如何演變?值得每一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