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新生代需要新典範【2010/06/28 蘋果日報】

台灣社會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電腦網路已經讓老一代無法理解,電玩遊戲更讓父母觸目驚心。有立委批評知名網路上拍賣模擬真人的女性私處、乳房,既沒分級,又沒打馬賽克,傷害兒少心靈。

舊價值逐漸消解

不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台灣的舊價值與舊秩序正在消解中。青少年活在與上一輩不同的社會氣氛裡,價值觀更是天差地別。常常讓大人吃驚的是犯重罪的孩子們毫無悔意,對於傷害他人也沒有特別感受。這樣的少年人越來越多,形成舊價值逐漸消解的圖像。

哲學家杜威把道德區分為「習俗性」與「反思性」。習俗性道德是指關於種族、團體、家庭、及未被挑戰過的雙親管教的道德;它源於歷史悠久的規矩,以及人們所遵守的那些不朽的箴言上。反思性道德則立基於有意識的深思熟慮。它始於個人徹底思考過各種行為的結果。

西方人認為從習俗性道德成長至反思性道德是種進步。在台灣教育體制裡,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只提倡習俗性道德,沒有培養學生反思性道德的自我思考能力。尤其在價值觀快速轉變的社會,多樣化、複雜和探索,已經成為面對新生事物不斷出現的生存與競爭方式。

反思性需要培養

對年輕人而言,新的社會典範人物不是習俗性道德的捍衛者,而是心靈自由、自我肯定的歡愉、有原則的縱欲和自我本位的快樂主義者。與老一輩不同的是,年輕人的自我意識高張,從手機吊飾、環保筷到車子房子,都要自我定位的商品,以區別人我的差異,凸顯我之為我的意義。所以個人主義的選擇以及多元化心態的喜愛,形成了對舊價值和舊社會的挑戰。

可堪安慰的是,歐美經過這過程後,並未動搖原本的社會秩序;也沒有傳統道德的崩潰現象。電腦及全球化所製造出來的個體化自我的新一代(包括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會自動地產生一個基本上還算健全的動態秩序。

西方主流趨勢是在叛逆後重新發現舊價值,並與忍耐、穩定、和秩序等美德重新連結。這個過程也會在台灣慢慢出現。我們需要耐心和正確的方式帶領新一代反思,以重建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