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污名後 痢疾防治鎖定同志【2010/06/22 立報】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

同志與許多疾病的污名息息相關,繼愛滋污名後,疾病管制局在防治痢疾時,又鎖定同志族群。同志諮詢熱線文宣部主任許欣瑞表示,在社會對同志的歧視之下,許多疾病都與同志有不合理的連結。

疾病管制局在日前公開表示,根據監測資料顯示,民國99年至今共有5起阿米巴性痢疾群聚感染事件。阿米巴性痢疾潛伏期為8天至數個月,通常為2至4週。症狀可從輕微到慢性腹瀉程度不等,常見症狀包括糞便中帶黏液及血絲、腹痛、間歇性下痢、噁心、嘔吐及發燒等。其中3起在人口密集機構發生,另2起則為男同性戀。

安全性行為 防治痢疾

根據疫情調查顯示,這2起男同性戀者阿米巴性痢疾群聚事件,病例發病前均曾有不安全性行為,呼籲男同性戀者應加強注意安全性行為。

疾病管制局指出,從民國95年至98年阿米巴性痢疾個案,疑似與男同性性行為有關的個案數分別為12人、23人、26人、30人,佔本土病例的百分比為18%、34%、18%、25%,有逐年升高趨勢。

疾管局並指出,阿米巴性痢疾是由痢疾阿米巴原蟲所引起的疾病,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播,食入受糞便中囊體污染的水、水果與生食蔬菜等為最主要的傳染來源,也可能由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造成,而男同志之間如有不安全性行為將會提高感染的風險。

疾管局呼籲,男性發生同性間性行為時,應全程使用保險套,尤其口對性器官或口對肛門都應使用保險套,才能避免感染。

感染途徑 非同志獨有

針對疾管局特別針對男同志的痢疾防治呼籲,許欣瑞認為,只能再一次證明社會對於同志的性污名依然存在。許欣瑞表示,阿米巴痢疾的傳染途徑之一如果是口對肛門的接觸,不管是男同性戀、女同性戀、異性戀都有可能發生。

另外,統計中同性戀者的感染比率逐年升高,也是標籤化的謬誤。因為感染阿米巴痢疾的同性戀者很可能是因為吃到不潔的食物而感染;而被感染的異性戀者,也有可能是因為不安全的性行為導致感染,因此統計明顯含有歧視與偏見。

許欣瑞指出,如果按照這種邏輯來看,愛滋感染者以台中縣居民為最多,那麼疾管局也要特別針對台中縣民眾進行愛滋防治工作才對。

許欣瑞指出,由於社會對於非陰道性交行為感到恐懼,因此只要是非陰道性交感染的疾病通通都與男同志做連結。即使在疾病感染上,肛交比陰道性交更加危險,只要戴上保險套,不管是陰道性交或是肛交,危險性差異並不大。

許欣瑞強調,在疾病防治上,主管機關應該宣導的,是教導民眾區分正確以及危險的行為,而不是單獨鎖定男同志進行疾病防治。

友善同志只做表面

許欣瑞也表示,近年來由於性別主流化已經成為國際潮流,不少政府機關對同志也漸漸開始展現友善的態度,但由於政府機關對於同志的理解仍相當不足,因此僅在文字上做出友善的舉動,例如將男同志間的性行為的字眼改成男男性行為,但政策思維的背後仍有不少歧視性的舉動。

許欣瑞呼籲,政府機關對於同志的態度如果僅是改個形容詞,以同志團體的角度來看也沒有實質效益,政府機構唯有真正理解同志,才能真正避免對同志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