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化反應成煉丹爐 有助研發抗禽流感、愛滋新藥 寡醣合成新突破 清大論文登《自然》【2007/04/25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清大化學系教授洪上程根據中央研究院翁啟惠提出的「一鍋化反應」策略,經過七年研發,突破寡醣合成研究瓶頸,利用單一反應瓶就可合成各種不同寡醣,未來可應用在對抗禽流感和愛滋病等疾病新藥或疫苗研發。

此一醣類合成領域的重大突破論文已刊載在上周出版的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美國化學會也在前天出刊的《化學與化工》周刊專文介紹。

洪上程指出,未來若成功利用這項技術製作新藥或疫苗,由於醣類禁不起胃酸破壞,無法口服。病毒多是透過飛沫傳染經由口鼻入侵人體,應可以噴劑方式噴在口鼻;或經由靜脈注射保護人體細胞。

禽流感和愛滋病等病毒是透過其表面膜蛋白與正常細胞表面的醣分子產生交互作用、入侵人體,若能瞭解兩者互動機制,有助研發新藥或疫苗。洪上程研究團隊突破化學合成技術瓶頸,以「一鍋化反應」快速有效合成各種寡醣,引起國際矚目。

研究團隊在單一反應瓶裡,依序加入不同活化劑,把單醣分子各個可鏈結其他醣分子的全部或大多數位置保護起來,僅留一個需要反應的位置,就可產生各種不同的單醣建構單元,再鏈結成各式各樣寡醣。

傳統的化學合成方法很難有效區分每個單醣分子可鏈結的多個位置,因此必須反覆操作四到六個步驟,每個步驟都得換一次反應瓶。

為驗證「一鍋化反應」可應用在研發對抗各種病毒的新藥及疫苗,研究團隊應《自然》期刊要求,利用這項技術合成可「誘捕」禽流感病毒的三醣體分子資料庫。洪上程指出,研究團隊研發出的三醣體,會跟人體細胞的三醣體互相競爭,搶先跟禽流感病毒蛋白質結合,病毒被此三醣體「誘捕」後,就不會感染人體,預防病毒入侵。洪上程也表示,研究團隊雖已合成「誘捕」禽流感病毒的三醣體分子資料庫,還須做活性篩選,找出療效最好的三醣體,之後還要做毒理試驗、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新藥上市至少須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