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師認證 性別教育消失 [2007/07/31 台灣立報]

【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高中公民、現代社會與三民主義整課程併為「公民與現代社會」一科,教育部要求在職的 公民、社會老師加強專業知能,進修以「加科登記換證」,否則教師證即將淪為無用武之地。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等民間團體質疑,教育部只開放全台6所師培中心可 供教師們進修,開出來的課程又以公民教育為主,欠缺性別教育之外,東部的教師竟無半間學校可上。

在立委黃淑英與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合辦的「公民師培坑坑洞洞,性別平等進修無門」公聽會中,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蘇芊玲指出,師資培訓已經開放了多元的管 道,為何在職教師的進修卻必須定於一堂,無法有多元認證的可能性?而教育部核可的6所師培中心竟然沒有一間在東部,等於是要求東部的高中老師們往返奔波, 花費大量的金錢力氣,如果她是東部的公民教師,一定會氣到上街頭,拒絕這種二等公民、二等教師的待遇。

為因應95暫行課綱及未來的98新課綱,教育部已經大規模進行「公民與社會」科之師資培訓及重新認證計畫,現職「公民」、「現代社會」、「三民主義」及 「社會科學導(概)論」科教師所持之教師證只能在原校內適用,持有「公民」、「現代社會」、「三民主義」等科聘書之教師必須在97年7月之前完成公民與社 會科之加科登記,課程必備22學分、選備至少14學分,合計至少36學分,現職教師必須補修學分換取新證,才能參加徵選介聘。

學分至上 漠視專業

認證、培訓、工作權三者綁死的情況下,基層教師哀嘆,教師自主性被剝奪、多年教學專業進修被漠視。基層教師協會理事長王慧婉表示,教育主管機關讓「修學分 認證」加「課程改革」,等同於「商機無限」。她表示,在職教師進修的方式有很多,教育部以限定「公民與社會」科之專門科目的方式,變相壟斷師培管道,6所 師培中心很難全面開出課程,趕不上老師們補修學分的迫切需求。

教育部努力何在?

秘書長賴友梅指出,根據教育部資料,95年師培中心開出來的課當中,公民教育、刑法、個體經濟、總體經濟共4堂,其次是民法與政治學3堂,性別教育為零, 29門選備課程只開出4門,而去年性別教育也只開出一堂。對此,教育部的說法是師培大學欠缺相關師資、高中教師進修的意願不強,然而,高師大是亞洲第一所 性別教育研究所,在師資不足的背後,教育部做了哪些努力?

而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意旨,95暫綱中「公民與社會」已將性別關係列為重要課程,98課綱進一步將「情愛關係」列為重要課程,「公民與社會」在性別議 題融入的教學上,有很的發揮空間,但當大家都在問「老師能夠教嗎?如何教?」,檢視了目前師資培育課程裡,94到96年所有已開課的學分中,「性別教育」 卻僅有2所學校各開一次,97年度預計開課的7所學校中,完全沒有「性別教育」,有法源依據的性平法被架空,課綱與師培進修的課程內容嚴重不符。

她抨擊,教育部因應新世代而規劃的新興課程進修,竟是缺乏整合、開課重複率高,區域不公的模式,進修的老師修不到想上的課程,住台中的老師甚至必須上午到東吳修課,下午再趕回彰師大,勞民傷財又無法有效提升教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