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委承受巨大壓力,校方乘機落井下石》 【香港獨立媒體 2007/05/13】

–璟

近日中大學生報事件越鬧越大,簡直可說是滿城風雨。現在是到了要談應否負上刑責,應否開除學籍的層面了。

真有那麼嚴重嗎?

事件原本其實相當簡單。學生報要談性,公開的談、開放的談,絕對不是甚麼壞事,更是大大的好事。與其停留在嫂溺不知援手與否,滅人欲存天理,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階段,甚麼以為迂腐的思想便代表人倫的健全,不如開心見誠的拿出來討論,尤其在社會觀念急劇改變,而舊有觀念又介乎變與不變之間時,健康而公開公平的討論便顯得很重要。因此他們的出發點沒有甚麼問題的。為甚麼這「情色版」會引起批評,而這些批評又會像一石激起千重浪一般引得越來越多人關注?「性」本身必然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未必可以全數解釋外界的反應和編委會的激烈反應。學生報中的用詞的確有可斟酌處,不過最多只能算是未夠客觀,但不能說報方有既定立場,「誨淫誨盜」、「鼓吹壞風氣」等更是無從說起。

而一直到這裡,原本,面對質疑,中大學生報編委會仍可以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地應付過去。輕描淡寫的指出「我們設立『情色版』的原因,是希望可以公開公平公正地談性,光明正大地談性,這樣透過討論才能使大家以至社會的性觀念更加完善更加健康,而不是停留在『全城追目及溏心胸部』式的物件化論述。我們承認首幾期的用字和編排可能未臻至善,我們會努力改進,務求帶出健康而有建設性的討論。」這樣可以清楚地分開「理念」的理想和「實行」的缺憾,相信也可以更好地處理事件。但中大學生報編委,就像社會上某些弱勢社群,或者某些憤世嫉俗的青年一樣,一見批評便覺得自己被全盤否定,繼而採取另一極端的方法去「對抗」。如此則捨棄了別人指出錯中有對的成份,慢慢變成只執著一些原本可能是旁枝末節的地方,甚至過分擴展了原本對的部分來覆蓋有錯的部分。這樣做的後果往往只會越鬧越僵,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偏偏這時候傳媒介入。不說現在社會喜歡批評大學生水準「江河日下」,單是為了銷量,為了令「故仔」聽來更加搶耳,標題上盡力地加強語氣幾乎是肯定的了。加強語氣的結果,是令當中微妙的細節都流失了,便令事件變得「黑白分明」,鬧得更僵。而到了傳媒報導的層面,更加令事件升級,到了談刑責,論懲罰的地步了。

而在事件提升到社會關注之後,中大校方便表態,表示會嚴懲有關學生。也許這樣做自己他們的根據,但我只覺得失望。要說中大要秉公辦理云云,在事件未鬧大時便可以了,現在「蛇過才下棍」的亂打一通,只給人覺得是屈服於傳媒的力量之下。那中大校方便是本身並無立場,或者本身不認為事件嚴重至此,只是因為後來鬧大了,「為保校譽」,便棄那些學生於不顧。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衡量此事,應該採取貫徹如一的標準,而且應以學生為本。要說以甚麼準則來懲處學生很容易,也好像很「大公無私」,但此事並非這麼黑白分明,難道學校不應更從學生為本的角度出發嗎?再者,中大校方作為一具權威機構,在事件越鬧越僵,兩方各趨極端的時候,其實最應該撥亂反正,釐清一些大家都因為鬧得眼紅而忽略了的重點,尋求雙方的共識,將事件撥回理性的軌道,而不是急急歸邊與學生劃清界線。在這小事上校方也如此冷血,試問如果學生要獨立思考,打破建制,帶動社會討論風氣的時候,還能寄望這樣的校方會支持學生嗎?

更令人寒心的是,淫褻及不雅物品審裁處評定了有關的學生報為「二級不雅」。出發點要健康討論性的版面,縱使用詞不當,仍未到誨淫誨盜的地步,未到鼓吹鼓勵的地步,這樣也要「二級」,那大概可以明白為甚麼米開蘭基羅的大衛像是「不雅」,時裝表演中設計前衛的衣服要「打格」了。可是,為甚麼,為甚麼現在觸目皆見,圖文並茂的雜誌封面,只為了嘩眾取寵和銷量而極盡低瑣之能事,卻不及只用了文字的學生報「不雅」?為甚麼?

單以懲處學生以保校譽的,只令人感到寒心。校譽,還不是學生建立起來的?我們的下一步,會是越趨封閉的鴕鳥社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