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另類遊尋「斷背」文化【2007/08/31 香港文匯報】

印象中,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在書本中被描寫為音樂之都,縱使筆者沒有絲毫音樂細胞,但在文字和圖片的渲染下,總是會幻想,那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應該能夠聞到華爾滋、咖啡座、古典樂曲、名垂不朽的音樂大師的氣息。

 不過今時今日,如果你還瞄準她的音樂文化,那未免有點落伍了。因為維也納有了值得遊客好奇「窺視」的另類文化——出版了首份專向同性戀者埋手的「同性戀旅遊指南」(Queer Guide),其旅遊業勢要在「斷背界」分到一杯羹。

 這本指南除了介紹同性戀者的好去處外,還介紹了與奧國同性戀者歷史人物相關的特別遊覽地點,為普通遊客提供另類旅遊的機會。

「斷背指南」顯開放

 21世紀的維也納,已經不只停留在音樂和文化之都。時移世易,她要爭取世界曝光,讓更多人能認識這個多姿多彩的大都會已跨出了一大步─招攬全球同志到訪,勢要賺一筆「粉紅金錢」(pink money,意即同性戀者所花的金錢)。

 那是在一年前,為了招徠同性戀者觀光旅遊,維也納旅遊局已開始向旅客免費派發一份厚達48頁的小冊子,專門介紹維也納全市所有歡迎同性戀參觀消費的地方,包括夜店、購物名店、咖啡室、酒店、三溫暖,甚至位於多瑙河畔的天體海灘,內容豐富。

 不要以為維也納因全城盡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就認為她是一個古老石山,守舊而毫不開明的城市,《同性戀旅遊指南》上特別強調「維也納的人民和社會崇高自由,比你想像中的更開放」。

 好奇的普通遊客,當然可以買一本作為另類旅遊指南,比較一下那些遊覽地與一般旅遊書上有何不同,同時大可到訪一下,看看這種開放文化。

對準同性戀遊客

 其實早在2004年德國同性戀大巡遊中,一眾參與者均異口同聲地推選奧地利為心目中首選旅遊地點。但根據全球男女同性戀者理想旅遊地點的排名來看,維也納卻遠遠落後於其他歐洲城市,如法國巴黎、德國柏林和西班牙巴塞隆拿;而在亞洲區,同性戀們首選的更是泰國曼谷和日本東京。

 如今,出版《同性戀旅遊指南》的計劃成功踏入第二年,幕後操刀的總舵手蘇靈格表示,自2004年以來,維也納一直急起直追,希望可爭取更多國際曝光,引起外國遊客對旅遊維也納產生興趣,尤其是同性戀者。

 讓人不禁想要問,為何會有專為同性戀者而設的旅遊計劃?蘇靈格解釋,同性戀者是一個很好又獨特的目標對象,他們一般較熱愛文化,而且沒有子女牽絆,自然易於出外旅遊。「最關鍵的是他們平均比異性戀者更樂於消費,亦會花費更多。」

「斷背」活動 別開生面

 事實上,維也納全年均會舉辦好幾個大型的同性戀活動吸引一般遊客,並推廣本土「斷背」文化。比如每年二月中旬會舉辦「玫瑰舞會」,這是屬於男同性戀者的大型派對,原為抗衡維也納的傳統舞會而辦,如今已成為全年的重頭戲。

 五月,市內會有極度盛大的預防愛滋病推廣慈善舞會「熱愛生命」。「彩虹大巡遊」則在六月辦行,全城男女同性戀者打扮得花枝招展,並使出渾身解數給你一個別開生面的活動,同時各大小同性戀機構更伺機大搞宣傳。

歷史人物「斷背」地

 除了介紹同性戀者的好去處之外,這本指南更特別推薦奧地利歷史人物相關的另類遊覽地點。例如,帶你參觀沙科尤金王子的夏宮,他被譽為「奧地利歷史上其中一個最早期亦是最顯赫的男同性戀者」。還有偉大作曲家舒伯特的故居,相傳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與女性交歡,就因感染梅毒死亡。

 另類咖啡館亦訴說「斷背」文化。「柏格咖啡館」(Cafe Berg)就位於著名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故居不遠之處,從其門口懸掛象徵同性戀者社群的彩虹旗,就知道這是維也納的同性戀者「聚腳地」。而「芙勞恩咖啡」(Frauen cafe)於1977年由一群女同性戀者開設,呈現剛柔並濟的感覺,現在定期舉辦討論會與展覽。

 指南另外的可愛之處,就是如數家珍地揭露不少奧地利前皇室成員,和著名歷史人物與同性戀扯上關係的花邊軼事。例如,談及了維也納歌劇院的兩位建築師愛德華和奧古斯丁原是同性伴侶,更大膽踢爆女王瑪莉亞之父曾與一名男子大搞「斷背」關係。

 隨著時代演進,人們對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對提高,同性戀文化變得不再敏感。所以要尋求另類旅遊體驗的港人,不妨考慮一下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