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線上辭典大男人 教師傻眼【2012/05/24 中國時報】

游婉琪/台北報導

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爆發性別歧視爭議,揪出問題的是東華大學研究生陳麒,他準備課堂報告時發揮追根究柢精神,查出教育部線上辭典竟對「新好女人」的定義大有爭議。陳麒坦承,發現當時他傻眼不已,在教師眼中具權威性的官方辭典,居然如此男尊女卑。

紙本字典厚重不便攜帶,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查詢迅速,是許多老師教學用秘密武器。陳麒曾在桃園縣大溪國小擔任實習教師,目前就讀東華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研究所一年級。他說,老師們教學遇到不太確定的詞彙時,透過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可在最短時間內取得資訊,方便好用。

陳麒表示,一般人很少使用「新好女人」這個辭,他是準備課堂報告時,上網查詢「新好男人」定義後,聯想到「新好女人」的定義是什麼?不料查詢結果讓他傻眼。課堂報告時,他特別提出討論,老師一度懷疑:「這到底是哪個年代的辭典?」

這並非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首次惹爭議,過去有例句出現「妓女與嫖客是文明社會的一種病態」、「瞧她臉上抹得一塊紅,一塊紫的,真像個人妖」、「我最受不了一群女人鶯鶯燕燕的在一起,吱吱喳喳的說個不停」等例句,引來性別團體抗議。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祕書長賴友梅舉例,「人妖」一詞,教育部原先的解釋是「男變女、女變男、生理上有變異,或假裝為異性之人」。經性別團體抗議後,改成「男扮女、女扮男、行為怪異、不守常法的人」。

她直言,「人妖」二字就帶有歧視意味,應以「跨性別者」取代,教育部卻只換句話解釋,「改了後有比較好嗎?」

賴友梅說,教育部一再強調性別多元,國語辭典卻像一本充斥保守父權觀念的負面教材。當多數教師將線上國語辭典奉為聖經時,落伍且帶有歧視意味的辭彙解釋將成為教育下一代的隱憂。

陳麒也認為,時代變遷,教育部應隨時更新或淘汰舊有詞彙,涉及性別或種族等敏感議題字眼,更應特別小心定義。否則會失去官方辭典的專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