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壯集-想起「那話兒」【2012/03/22 中國時報】
吳興文
「挽手」、「蛙口」、「馬口」、「瞧蘑菇」……有志者何不來動動腦,別讓《金瓶梅》專美於前,創出更多引人入勝的詞語。
千禧年的六月,台灣同志文學的代言人許佑生,扔出重磅炸彈《褲襠裡的國王》,細說陽具文化。第一章的標題即用「那話兒」(Dicks)代替英文老二的原譯。其實早在1965年4月,李敖就用在〈謹防被閹──法院不可割人「那話兒」〉,當作文章的副標題。在許氏之後,詹偉雄主編的「Fresh書系」,一本翻譯自David M. Friedman《A Mind of its Own:Culture History of the Penis》,也簡譯為《那話兒》;它以文化描述為主,為了吸引閱讀,刻意運用此語,可見「那話兒」一定有更原始的出處。
果不其然,《金瓶梅第二十七回:李瓶兒私語翡翠軒,潘金蓮醉鬧葡萄架》中有一段:「於是,一壁幌著心子,把那話拽出來,向袋中包兒裡打開,捻了些香閨驕豔塗在蛙口內,頂入牡中,送了幾送。須臾,那話登時昂健暴怒起來,垂著玩著,往來抽拽玩其出入之勢。那婦人在枕傍,朦朧星眼,呻吟不已,沒口子叫大髡達達,你不知使了甚麼行貨子罷了,淫婦的癢到骨髓去了,可憐見饒了罷。」昔日讀過時,就覺得用「那話」形容陽具,真是老祖宗的智慧,不知何時依《金瓶梅》筆意,加上個「兒」?
引文中的「髡」是俗字,《明齋小識》、《西湖二集》及《鹽山新誌》都做「雞巴」。到此我恍然大悟,《金瓶梅》這麼文雅,沒錯單是陽具,它就有好多種稱呼。首先它源於《水滸傳》:淡出鳥味來,那個「鳥」就是俗稱從尸從吊者。接著以「龜」為喻,像其伸縮的形狀。也有如《水滸傳》般的威猛,稱它為「鎗法」,英國也用「長槍」來形容,小說中有「火尖槍」的名稱。
還有「膫子」,出自徐文長《四聲猿傳奇》。「下截」即人之下體,泛指腰部以下,流行到現在,也用「下體」泛指男女的私處。《金史》:「李特立短小鋒立,號半截劍。」更加俱有視覺、觸覺的魅力。「麈柄」全名「玉柄麈尾」,象其形。「玉莖」更有它的歷史淵源,《外臺秘要》引《處女方》:「玉莖強盛,以合陰陽。」白居易的哥哥白行簡《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也用。
「挽手」更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原來明朝內臣好吃牛驢的下體,吃的就是馬的陽具,就像我們吃牛鞭、鹿鞭壯陽;馬是彼時出行的工具,引喻為「挽手」,陰性稱「挽口」。引文中還有「蛙口」,又稱「馬口」,小便的出處,以及更文雅的象形,例如:「瞧蘑菇」,連植物都拿來運用。甚至稱它為「不便處」,即下體私處。如此風雅,如此象形,如此多樣化,《金瓶梅》不愧是我國古典小說中的名著。
也許是《金瓶梅》距今幾百年,已經有隔閡,許佑生《褲襠裡的國王》沒有引用。但書中引用西方政治、文學、影視圈等名人、與名著,可說是華人探討陽具文化的力作,其中引用台灣影評人李幼新,以音譯的方式,把penis寫成「拼你死」,暗示性愛時討好伴侶,男方陽具帶給女方飄飄欲仙的感覺,實在有情趣!有志者何不來動動腦,別讓《金瓶梅》專美於前,創出更多引人入勝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