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言論 恐被批「歧視外配」【2012/03/23 中國時報】
管婺媛/特稿
作家寫作可以天馬行空、用語另類,但立委在國會殿堂的發言得直接面對選民,接受公評。作家立委張曉風昨日一席「外配占用台配,造成台灣多剩女」的言論不僅可能招致「歧視外配」的罵名,恐怕還會惹腦國內一票單身女性。
「剩女」是近來中國大陸流行用語,形容條件優異、因某些原因選擇不婚的女性。獨身女性不想婚,原因千百種,有的人是抱持獨身主義,有的人則是尚未遇見理想對象。但張曉風昨日對「剩女」顯然有其主觀另類、天馬行空的詮釋,而且封建、八股得令人瞠目結舌。
她認定,是台灣男人養成了奇怪的婚姻習慣,寧愛「聽話」的外配也不要「優秀」的台灣女人。倘若張曉風的觀點成立,那麼政府就該像限制外勞引進人數一樣,限制外配在台人數上限;不僅如此,還要立法規定男性想娶外配前,至少要先娶過台灣女人才行,如此才能確保台灣女人的婚配權益。
不過,張曉風可能不知道,娶外配的台灣男性,絕大多數是因社會結構與問題造成的弱勢與殘疾者,在國內婚姻市場中早已被邊緣化,根本不太可能成為張委員口中經濟、外在條件優異「剩女」的理想婚配對象。
張曉風雖有一番美意、心疼獨身優異女性找不到好歸宿,才提議內政部協助剩女找老公;但以「雌雄動物」比喻男女、不明就裡就給外配套上占用員額的大帽子,不僅發言不當、用錯方法,更難免遭到歧視外配的質疑。
幸好,台灣是個民主國家,政府對於嫁娶這回事,還是交給民眾自己作主。張曉風若急著想替政府催婚、催生,也許想辦法提案改善整體婚育環境、弱勢處境,是更好又實際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