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守傳統性文化 麥沛泉裝備教會打硬仗【2012/03/04 基督日報】

陳麗斯 / 基督日報記者

在傳媒不斷鼓吹墮落性文化、色慾橫流的世代中在公共空間疾呼持守清潔的性文化就仿如逆水行舟。而與教會一同打這場硬仗的性文化學會今年踏入十週年,在上周五(3月2日)舉行的感恩晚宴上,十多圍來自教會、機構、學校及神學院的教牧同工同道出席祝賀,如此盛況令不少人感意外。

本報訪問了十年堅定不移在學會中事奉教會的事工主任麥沛泉 (Matthew Mak),他分享了性文化學會的時代角色,以及對日後工作的期盼。

記:做保守性文化的工作殊不容易,在今天社會講道德倫理亦難為大眾接受。性文化學會一直做這工作多年,會否感到像向空氣放炮一樣呢﹖

麥:也不然。我覺得上帝有恩典,這(倫理)是上帝創造的秩序。社會被一小撮人的聲音所壟斷,但有不少非基督徒和家長亦跟我們抱有同樣的價值觀。

我們這十年來的工作令不少教會和教牧同工開始關注有關性的課題。以前性是上不了講台的,現在一年裡我們有幾十次到教會主日講道,這是香港教會一直在改變,亦是我們關心如何去講述神所創造的婚姻倫理。

(在社會上講道德、講倫理會否被孤立或邊緣化﹖) 當然很多人在講人權,將道德視作干涉別人。但其實到社會立法的層面與不同人士溝通時,很多人仍然與我們的看法相距不太遠。

現今青少年性的價值觀對比以前模糊了不少,他們對性的界線鬆懈,這是家庭需要努力的地方,如何維繫家庭的生活。一些研究發現若父母對子女的溝通足夠,子女便無需尋找其他關係以彌補,這亦是我們一直努力的地方。

記:講到年青人,現時80、90後與上一輩的思想已有很大的差距,你覺得在跟上他們的想法,或幫助他們是否會有困難﹖你認為這方面你們能做多少呢﹖

麥:其實傳媒的影響很大,在網上也好,在大眾媒體常接觸的訊息都在教導無需持守、堅持。但當我們進入班房與青少人談話,向他們講一些研究結果顯示整個社會現象背後在宣傳的價值都與金錢、經濟掛鉤時,能令他們能夠批判他們所處身的環境。

我們不能馬上完全改變他們,但至少在他們心裡播下了種籽,讓他們看到傳統婚姻價值仍然值得持守。所以我們在做老師的工作,在學校,在班房裡向青少年做性教育。

記:記得一次採訪時,蔡元雲醫生提到教會本身是一個很powerful的網絡,需要社工時有社工,需要牧者也有不少牧者。你看到過去十年裡教會的回應有多少呢﹖這個網絡成形多少呢﹖

麥:我們亦沒想到今晚有這麼多人會來,我想一方面我們的價值觀是很多人共有的,很多人亦有同樣的看見,亦覺得上帝在此刻在作工,以致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動。教會在這方面比以前需求多了很多,大家在性的倫理或性議題上有相當多的關心。我想未來是更深化的工作,如何讓教牧同工、弟兄姊妹更容易掌握一些理據以回應別人的問題,這不一定要在公共層面,在日常生活討論社會及性議題時,我們仍然需要能夠很快作出回應。

(剛才陳恩明牧師說:「教會仍在睡覺。」對於這句話你認同多少呢﹖) 我想部份仍然會有這樣的情況。這是由於缺乏裝備,不懂得如何適切地作回應。但當得到裝備時會容易走出來參與這事,這亦是我們未來的工作–能不能深化裝備弟兄姊妹,讓他們很容易地掌握、知道如何適切回應。

記:剛才你提及了立法層面,又提到家庭層面,都是很闊大的。你覺得性文化學會的角色是什麼﹖與你們在其他方面互相補充的同行機者又是否足夠呢﹖

麥:這亦是一個分工。現在我們在青少年方面做一些教育、珍愛的課程,婚姻倫理、家庭倫理亦是我們一直做的。以後我們會做婚姻倫理資源中心,在研究上更多支持婚姻倫理的價值,就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講貞潔講忠誠的,希望這些資料能夠成為教牧同工、弟兄姊妹容易掌握的材料,這亦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們獨力很難做到全部,故此我們亦與不同的機構配搭,希望大家有一個網絡去作時能發揮更大協同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