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治愛滋病成效顯著 值得各國借鏡【2011/11/27 NOWnews】
記者呂炯昌/綜合報導
1980年代,當西方國家開始對血漿進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俗稱愛滋病)消毒處理時,日本人還將愛滋病視為「外國病」,認為這種疾病距離自己很遙遠。然而進入90年代後,隨著經濟泡沫化,日本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日益增多,愛滋病成為日本社會關注的問題。隨後,日本政府針對愛滋病監控與防範制定了多項措施,有效遏制住了愛滋病的迅速蔓延。
日本厚生省成立「愛滋病動向委員會」,從1984年開始每3個月向社會公佈一次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者人數,並對患者資料進行分析,以更有效地展開預防工作。例如,在2003年,委員會發現新愛滋病患者中,17至20歲的年輕人逐年增多,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是在15歲以前就感染了愛滋病病毒,所以委員會提出「警惕中學生性亂」。
日本法律只限制13歲以下的小學生發生性行為。但在愛滋病動向委員會發出呼籲後,日本教育部門首先制定了「禁止中學生性行為」的方針,並修改了性教育教程,強調性行為的責任。警方也加化了打擊非法性交易的力道。從此之後,日本愛滋病低齡化的趨勢就被抑制住,根據2011年的最新數據,2010年日本新增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只有194例是經由異性性行為傳播的,占全部感染者的18.1%。
除了性行為外,輸血和靜脈注射也是感染愛滋病一大途徑,而這種傳播方式如今在日本近乎絕跡,這一成績和日本政府的嚴格管理密不可分。2003年,日本公佈了新的《血液製劑安全供給保障法》,採用最新的安全指標,確保血漿製品的安全。在靜脈注射方面,從注射器的生產到銷毀,日本醫院嚴格遵守操作流程,至今從未出現過在醫院因注射器造成的愛滋病病毒感染事件。
吸毒是靜脈注射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作為吸毒工具的針頭和注射器重覆、交叉使用,就會大幅增加感染愛滋病病毒的機率。雖然日本的毒癮患者相當少,但因為在超市、藥妝店就可以買到價格低廉、品質合格的拋棄式針頭,也可大幅避免因為共用針頭而感染愛滋。
目前,日本愛滋病感染者約1.5萬人,與台灣愛滋病感染者人數相當,不過日本人口為1.2億人,顯示日本愛滋病患感染比例較台灣低得許多,這也說明日本在愛滋病防治與控管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績,值得我國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