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網路色情 看到真人反而沒感覺【2011/10/29 台灣醒報】

孫偉倫

長期接觸色情訊息,可能會導致真實人際關係疏離,「甚至不敢直視女性的眼睛」,使人無法在社會中健康、正常生活。政大心理系助理教授錢玉芬今天在白絲帶關懷協會主辦的數位時代資訊素養座談會中提醒媒體應謹慎處理性別報導,也須重視公民資訊素養的建立。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網路造成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根據白絲帶WIN網路單e窗口分析,網路色情是今年民眾申訴處理案件的最大宗,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黃葳葳指出,為維護健康、安全的網路環境,避免造成家長與子女間的數位代溝,資訊素養應從政府、科技業者、家長與青少年兒童等多方面共同做起。

在今天下午的「傳播內容與性別平權」座談會中,由學者與媒體工作者共同參與討論媒體中色情訊息與性別價值的塑造。錢玉芬研究網路色情訊息所建構的性(別)世界後指出,色情訊息的內容經常將女性物化,並合理化男性偷窺、顛覆道德的觀點。

錢玉芬說,長期接觸網路色情訊息,將可能影響個人在真實社會的人際關係發展,男性可能會不知如何和女性相處,「陷入虛擬的情節中,看到真人反而沒感覺,對心理健康影響很大」。

聯合報影音部副總經理林慧珍則以實際報導內容舉例說,現在媒體報導內容越來越「重口味」,不論是文字或圖片都以聳動、裸露的內容為選擇依據,「尤其網路媒體為了點閱率和廣告收入,更是如此」,如果口味不夠重鹹,讀者還不看。

林慧珍以「馬志翔洩M鵰」的報導為例,聳動的標題與內容不只物化女性,現在連男性也同樣難逃其害。「許多新聞的標題與圖片聚焦在女星露了哪裡,反而實際的內容與重點無法讓人記得。」

至於是否有辦法改善這種現象,林慧珍認為媒體應自律,「換個角度想,如果報導對象是我的家人,下筆方式就會改變。」

不過,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讀者胃口已被養大,她也坦言,「這很難做到,但還是希望政府、教育單位能幫助民眾一起建立更好的媒體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