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文專欄-海明威為性別錯亂所苦【2011/10/19 中國時報】
海明威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海明威,五十年前的七月二日在艾達荷州自宅舉槍自殺,終年六十一歲。半世紀以來,有關海明威的自殺動機,一直是全世界文學界和媒體討論、猜測的熱門題目,有人說他的家族有自殺基因;有人說他有嚴重的躁鬱症;有人說他因卡斯楚革命成功赤化古巴,而使他不能再回到他所熱愛的加勒比海小島。在眾說紛紜中,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身材高大粗壯、一臉大鬍子的大作家,竟然是因性別角色錯亂所引發的躁鬱痛苦,加上家族遺傳的自殺基因,乃在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早上七時三十分左右打開他的槍枝收藏櫥,挑出一枝他最喜歡的長槍,用嘴含槍口的方式扣板機自殺,把腦袋打碎。
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借男主角漁夫聖地牙哥(亦是狂熱的洋基球迷)之口說出了經常被人引用(包括蔣經國)的名句:「一個男子漢可以被毀滅,不能被打敗」、「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但在性別認同危機四伏的煎熬下,他不想再活下去了,他寧可「毀滅」自己。海明威於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生於伊利諾州橡園鎮。他的家族(包括他在內)有五個人自殺,其醫生父親克藍斯.艾德蒙茲,五十七歲時(一九二八)用一枝祖先傳下來的南北戰爭時代的古董槍自殺;他的妹妹烏蘇拉六十四歲時(一九六六)服毒自盡;他的弟弟雷斯特六十七歲時(一九八二)自戕;他的孫女馬柯絲(長子傑克的女兒)四十二歲時(一九九六)服毒死亡。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名記者兼作家瑪莎.葛爾紅於一九九八年因久病和失明在倫敦自殺(與海明威家族遺傳基因無關),終年八十九歲。海明威專家認為,海明威家族的躁狂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和酗酒症等交集在一起,造成了海明威家族的連串悲劇。
然而,海明威家族亦有一種不太為人所注意的性別角色錯亂症。海明威有一個姊姊,一個弟弟和三個妹妹,姊姊大他一歲半,他的母親常把海明威打扮成小女孩,和姊姊像是一對雙胞胎。有幾年的時間,海明威變成小女生,目前仍有這些照片傳世。有些專家說,童年時期的男扮女裝,在海明威的心靈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而深切影響到他的心理狀態和情緒,但他始終以粗獷的男性面貌與作風(如愛打獵、愛看鬥牛)掩蓋他隱藏的和錯亂的性別認同。這種曖昧的性別角色和長年的酗酒症,深化了他具有自殺傾向的躁鬱症。海明威在五○年代末、六○年代初,精神狀態即一直走下坡,除了躁鬱症,還有嚴重的疑心病,常懷疑聯邦調查局探員監視他,並接受多次電療,電療越多,情況越糟。《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陶曼玲在十月十六日的專欄中亦傾向於海明威因性別角色錯亂而自殺的說法,並俏皮地、諷刺地改寫海明威名著《告別武器》(A Farewell to Arms,即《戰地春夢》)的書名當作專欄題目:《告別大男人氣概》(A Farewell to Macho)。
海明威家族性別角色錯亂的另一明證就是大作家的幼子的悲劇下場。海明威結過四次婚,與元配生了一個兒子傑克(二○○○年七十七歲卒),與第二任妻子有兩個兒子:老大派屈克仍健在,已八十三歲,老二葛萊格利(一九三一年生)即是幼子。葛萊格利可說是海明威家族中最奇特、最與眾不同的人,他和其父一樣結過四次婚,生了八個孩子,但他卻是一個一直想做女人的男人。海明威不敢做的,他做了,他在一九九五年跑去動變性手術,實現了他做女人的願望,並把他的名字葛萊格利(Gregory)改成葛樂麗雅(Gloria)。葛萊格利跟他的祖父一樣,是個醫生,但因酗酒、吸毒和精神分裂症,而在一九八八年被蒙他那州吊銷醫生執照。葛萊格利曾於一九七六年出版回憶錄《爸爸》(Papa,亦為海明威的別號),邀名作家諾曼.梅勒寫序,書裏對其父頗多微辭;他的女兒蘿莉安亦曾在一九九九年出書談其父在性別認同上的掙扎。可憐的葛萊格利(葛樂麗雅)於二○○一年在佛羅里達一個公眾場所脫衣暴露身體而被捕,不久即死於牢裡,終年六十九歲。
張愛玲翻譯的美國文學評論家楊格所寫的評海明威,裡面提到暴力是海明威作品的核心,從鬥牛、打獵、拳擊到戰爭。在海明威的筆下,人生就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搏鬥,「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但在男性的粗獷、豪邁、勇氣和刀光血影的背後,海明威卻被性別錯亂、躁鬱症、酗酒症和精神分裂症所折磨。在美國近代文學史上與海明威同患酗酒症的有福克納、費茲傑羅和劇作家尤金.奧尼爾,號稱「文壇四大酒鬼」。而名作家威廉.史泰隆亦像海明威一樣患有嚴重的躁鬱症,多年不能提筆。但海明威卻比他們多了好幾千倍的痛苦與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