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媒體八卦化下的新弱勢【2011/07/20 立報】
大約從一、兩年前開始,教育界的各種「醜聞」,從師生戀、EQ低,到體罰、「狼師」,開始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特別是八卦媒體的各種踢爆、揭密。如果僅從媒體報導的浮面現象觀察,這些現象似乎反映了台灣社會的道德,已經達到淪喪、江河日下的程度。
但是,事實卻與現象相反:這無關教育界的操守,而是,教育界是媒體八卦化之下,新出現的「軟柿子」。
八卦媒體的發展時間雖短,自我耗損的速度卻很快。他們已經快要進入找不到報導對象的階段。近幾年在台灣發展的八卦報導,一開始是以政商名人、演藝人士為報導對象,這些報導讓人有「窺探上流階層隱私」、「藉爆料達成社會正義」的錯覺。這種經營策略,是希望藉著一般人的閱讀率,來拉高廣告的收入。基本上,這是處在遊走剃刀邊緣的狀態。
面對醜聞時,演藝人士會提告;商界名人會撤廣告,甚至聯合在同一陣線上的「受害者」,用商業邏輯向媒體施壓,媒體在塑化劑風暴時面對統一等業者的報導態度,就可以看出其中端倪,便利商店賣報紙的那一排架子,比律師還有力量;政界名人雖不至於立刻反擊,但是他們可不會默默吃虧、任人宰割,逮到機會時所採取的反撲,其力道可以媲美大海嘯,數日前媒體鉅子梅鐸,因為旗下報紙的竊聽風波,而在英國遇到的政界反擊,就是典型例子。媒體跟報導對象之間的糾紛,告來告去,不論輸贏,其實只是肥了律師、瘦了媒體業者。這不是個合算的生意。
本地的八卦報導,早已經過了那個貌似「為平民監督權貴」的階段,它開始將報導對象轉向到一般人,那些題材夠聳動、又不會提告纏訟的平民,才是新的取材對象。能擔負起這種「任務」的,不是虐童、夫妻吵架等新聞,因為這類議題在40年前,平面媒體崛起時的「社會新聞」就已用過,雖有一定的重要性,就題材開發上來說,卻是老梗。更讓情況雪上加霜的是,八卦新聞在網路世界中毫無競爭力。
八卦媒體的經營,已經進入瓶頸,這也是壹傳媒大力邁向網路電視的緣由。於是,教育界成為八卦媒體的題材新大陸,這是近來教育界的負面新聞逐漸躍上媒體的背景。因此,沒有媒體資源可以運用,甚至不會、不敢興訟的教師們,從小學到大學教師,無一倖免,都成為八卦媒體的取材對象。
教師之所以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是基於媒體的生意經、經營模式,至於「教師的道德是否淪喪」,與他們是否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兩者之間的關連性很弱。許多媒體對於新聞的要求,在於題材的「異於常態」,越是異常,就越容易成為新聞報導的焦點。「異於常態」與「新趨勢」,往往只有一線之隔,誤把異常現象當成新趨勢,在所難免。
然而,異於常態的另一面解讀就是,現實中的狀態,完全與媒體報導相反:現實中的師生戀不多見,所以,媒體才能大炒「師生戀」,用道德潔癖、新奇來吸引讀者的注意。
這是八卦媒體的新策略。在缺乏制衡的狀態下,恐怕只有等到這個報導題材成為老梗時,才會讓老師這個群體從媒體焦點中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