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組成改變 家譜複雜化【2011/07/06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5日電
過去家譜學家把家庭關係定義為血親和姻親,但現在家庭的組成牽涉很廣,也包括代理孕母、精子捐贈者和同性父母,製作家譜變得複雜。有些家庭建立兩個家譜,一個是根據血緣的家譜,一個是根據感情的家譜,一些學校傳統上教學童製作家譜,但現已取消了。
紐約時報報導,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里斯的蘿拉‧艾希摩爾與珍妮佛‧威廉斯是姊妹,由於蘿拉和丈夫不能生育,姊姊珍妮佛即用捐贈者的精子,代為懷孕,2007年生下女孩美樂瑞,由蘿拉和丈夫收養。她們開始思考美樂瑞在家譜中是什麼地位,珍妮佛說,從醫學觀點來看,她是美樂瑞的生母,但也是美樂瑞的阿姨。
有一個同性伴侶的珍妮佛,也透過精子捐贈者有一個六歲的親生兒子傑米森。蘿拉和珍妮佛難以決定傑米森和美樂瑞的關係,他們是同母異父兄妹,也是表兄妹。家譜中是否要列出精子捐贈者呢?經過數月的討論,她們最後決定蘿拉是美樂瑞的母親,珍妮佛是阿姨,傑米森有時叫美樂瑞為妹妹,但在學校美樂瑞是他的表妹,而精子捐贈者不列入家譜。
根據人口普查資料,過去六年未婚家庭數已超過結婚家庭,也有更多同性伴侶透過代理孕母或收養而有孩子,全國最大的精子銀行之一、加州的Cryobank說,2009年該銀行三分之一的客戶是女同性戀伴侶,而十年前這個比率只有7%。建立家譜不只是頭腦的鍛鍊,也有醫療與法律上的用途,特別是在發生死亡與繼承時。
密西根州卡斯市的巴托爾夫婦有一個八歲的親生兒子艾迪,透過精子捐贈者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多莉,並正在收養一對雙胞胎兒子。巴托爾太太說:「四個孩子都將列在家譜中,血緣關係一點也不重要。」但他們知道孩子可能會有疑問,所以準備了兩套嬰兒成長日記,一本紀錄與巴托爾夫婦的生活,另一套紀錄每個孩子的親生父母,孩子可自己選擇怎麼告訴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