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政治 是多元政治【2011/06/18 蘋果日報】
陳克華
月前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先生對某黨總統候選人拋出對其性取向質疑的議題,在對方不予回應的冷處理下,很快波瀾不興地不了了之。看在長期關注台灣同志人權運動的我眼中,總覺得當事人的不發一語和不予回應,固然是考量今日台灣選舉情勢的高招,但同志人權議題卻因而喪失一次珍貴的公開討論與辯論的機會,殊為可惜。政治人物口口聲聲愛台灣這塊土地與人民,但卻總是在「刀口」上表現得愛自己更多一些,同樣的戲碼一再重複,令人失望。
總統候選人是否「應該」或「必須」公布自己的性傾向?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除非他(她)們自己願意--這也就是西方視為基本人權之一的「出櫃權」。而在民情保守的地區,候選人還往往更需要「美滿的婚姻」--當然,這裡指的是異性戀婚姻--來加持,以「傳統價值的捍衛者」的姿態出現,可要比「同志人權鬥士」的形象更能爭取選票。可惜誠如西諺所云:「外遇是已婚者的天職。」美好婚姻的假象被戮破,自古以來便是從政者的最大夢魘。
然而隨著時代轉變,在崔健的一句「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的歌聲中,同性戀者早已攻占了政治圈這塊看似「同志禁區」的處女地。在持世界文明之牛耳的歐洲,不但早已有超過13國擁有合法同志婚姻,柏林、漢堡、巴黎且都已選出過同志市長,英國康橋市市長不但是同志,而且和她的同志伴侶皆是由男變女的變性人。以清教立國的美國雖然阻力較大,但波特蘭市、羅德島州首府普洛維登市、亞歷桑納州坦培都市都選出了同志市長。
男部長與男朋友結婚,女市長與女朋友同居,這些並不是同性戀小說或《BL》漫畫中的情節,在21世紀的地球上,越來越多政治人物選擇公開表達自己的性傾向(而且是在選前),而這些人的政治前景也越看好。德國柏林市長克勞斯、挪威財政部長福斯、巴黎市長德拉諾埃皆為傑出的同性戀政治人物。身為全球第一位公開出櫃元首的冰島女總理西達朵提,也與交往多年的女伴共結連理,開創先例。
坦誠性向贏得信任
或許選民們早已厭倦選前道貌岸然,信誓旦旦,選後卻狗屁倒灶,胡作非為的候選人,反而對候選人「坦誠與親和」的考量高於資歷與能力,同志候選人能夠誠實面對他(她)的選民,坦誠個人私領域的性取向(他們原也可以不要這麼做),不正是贏得選民信任的最佳人格保證嗎?
在寬容與多元成為時代特色的今天,越來越多同性戀者甚至變性人開始在政壇嶄露頭角,他們毫不避諱談及自己的性取向,而政績也並未因個人特殊身分有絲毫遜色--而反觀今日的台灣,人人慣於把民主多元包容掛在嘴邊,卻連一個最基本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都在立法院和教育部備受阻撓,身為手無寸鐵的一介小小選民不禁要藉此呼籲:台灣的同志候選人們,勇敢站出來吧!我們支持你!
在選舉操弄意識形態至令人生厭的台灣,或許惟有讓候選人多一點誠實與坦然,那些久久浸泡在口水當中的「民主多元和包容」口號,才有多一點落實的可能罷。
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治醫師、陽明大學眼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