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捷克人 同性戀議題打結【2011/06/13 立報】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根據《布拉格郵報》報導,在歐洲各國中,捷克對藥品與性等的社會禁忌素有開放自由的名聲,甚至是世界上對於這類敏感議題最無動於衷的國家,但最近一則芝加哥大學執行的調查顯示,這可能是刻板印象。調查結果顯示,自1994年至今,捷克對於同性戀接受度有下降趨勢,42個國家中只有4個國家接受度下降。

芝加哥大學美國民意研究所(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的國際社會調查計畫(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從1988年到2008年間一共進行5次調查,內容主要在研究世界各地的受訪者對同性戀的態度。

起初計畫只詢問16個國家人民對同性戀婚姻的看法,不過從1994年開始,也詢問受訪者認為兩個同性別者從事性行為是:「總是錯的」、「幾乎總是錯的」、「有時是錯的」或「完全沒錯」。

保守民眾無反抗動機

捷克從1994年加入計畫,與拉托維亞、賽普勒斯和俄羅斯在3次調查中,皆顯示「完全沒錯」的比例在下降,有趣的是捷克人回答「完全沒錯」的比例逐次增高,俄羅斯與拉托維亞有相同趨勢。

捷克同志電影節(Mezipatra)主席強麥.魯普爾(Ale? Rumpel)說:「這些數據不會很令人驚訝,因為我不認為捷克人觀念開放,或接受他們以為的開放。」

他說:「這個國家從來沒有足夠的性別平等,當談論到對性的理解時是非常保守的。捷克並不是宗教國家,所以沒有許多激進、直言不諱的反對聲音,但人們的觀念是相當保守和狹窄的。」

這項調查報告發表後,民意研究所又公告了另一項數據,顯示有將近30%的捷克人支持同志註冊伴侶關係,45%的受訪者支持同志婚姻,捷克政府於2006年承認同志註冊伴侶關係是合法的。

數據與現實的落差

位於捷克布爾諾的馬薩里克大學(Masaryk University)專門研究性別與性的社會學家卡特蓮娜?庫爾科娃(Kate?ina K?rkov? )說:「同性戀法案觸怒民眾,他們不能理解。我們在辯論像是婚姻和領養的同志權益時,你聽到人們總是說『他們在自己的房間裡想做什麼都行,但……』,這些數據顯示出,人們喜歡那樣說,但不代表他們真的這樣想。」

國際社會調查計畫不同時期進行的結果顯示,1994年時有23.7%捷克人認為同性別的性行為是「總是錯的」,而1998年和2008年則分別有25.5%和29.8%的人有相同看法,結果呈現上升趨勢。而認為同性別的性行為是「完全沒錯」在1994年、1998年和2008年的比例則分別為31.7%、24.8%和21.3%,結果呈下滑趨勢。

捷克科學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史密斯(Michael Smith)負責為國際社會調查計畫蒐集捷克資料,他表示如果把這些數據放在調查年度來討論,調查在數據上是可議的。

舉例來說,下議院(Chamber of Deputies)在1998年拒絕捷克第一筆同志註冊伴侶關係法案,該議題被不當地渲染,造成社會大眾對同性戀者的態度偏差,爭議在隨後的幾年不斷發生,直到2006年捷克通過註冊伴侶關係法案。

史密斯說:「辯論使得大眾對同志伴侶關係的接受度提高,也包含了同志婚姻和同志領養。所以在那個時空背景下,關於同性戀行為只捕捉了議題的單一面向,捷克人對於同志包容性可能沒變少,事實上他們的包容性增加了。」

「你可以做一份更清楚的問卷,但恐同者是有關同志朋友在房間內,特別是男同志的床事,要回答『你是否支持同志權益』這種一般性的問題很容易說『支持』,但是問題越仔細,獲得的答案會越負面。」魯普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