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刊文:人類與艾滋病作鬥爭走過三十年【2011/06/05 新華國際】
【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28日文章】題:艾滋病肆虐30年,進展確有但任重道遠
艾滋病初露崢嶸
30年前,1981年6月5日出版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MMWR)報道稱,洛杉磯5名原本身體健康的年輕同性戀男子被診斷患有卡氏肺囊蟲肺炎 (PCP),這種傳染病常見于免疫功能嚴重受損的人。作為一名傳染病和免疫學專家,我照料過幾名因癌症化療造成免疫係統衰退的PCP患者。我很奇怪,為什麼健健康康的年輕人會得這種病呢?而且為什麼都是同性戀?我很關注,但好奇心一過便忘了這份報道。
一個月後,MMWR又報道說,洛杉磯、舊金山和紐約有26名原本健康的同性戀男子染病,他們除 PCP之外還患上一種不同尋常的癌症–卡波西肉瘤。他們的免疫係統受到嚴重破壞。這種神秘的症狀像是一種大概通過性行為傳播的傳染病。我和同事們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我們可能遇上了一種嶄新的傳染性細菌,這簡直就像科幻電影裏的情節。
對于未來的道路,我們一無所知。
很快,許多人群中出現病例:注射吸毒者、血友病患者以及其他接受輸血的人、異性戀男女、染病婦女生下的孩子。艾滋病的時代開始了。
抗艾滋病研究開始
我改變了事業發展方向,著手研究這種疾病一我的導師和許多同事大為惱火–從此踏上一條歷時30年的旅程。艾滋病出現之初那幾年無疑是我事業上最慘淡的時期,在患者面前的無能為力讓我感到沮喪透頂。在全國各地醫院,患者入院時通常已經瀕臨死亡,余生往往以月計算,我們所能提供的基本上只是減輕其痛苦。我是個醫生,卻醫治不了他們。
頭兩年沒有幾個科學家參與艾滋病研究,這方面的經費極少。剛開始,我們不知道傳染介質–假如有的話–是什麼,因此研究人員沒有-個準確的研究方向。
第一次重大突破是在1983年發現了人體免疫缺損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緊接著在1984年證實艾滋病由它引起。我們對艾滋病病毒及艾滋病(HIV/AIDS)的了解突飛猛進,1985年發明的一種診斷試驗揭示了這種流行病的可怕程度。我們那些病入膏肓的患者只是冰山一角。
第一種用于減緩HIV/AIDS發展速度的藥物是齊多夫定,1987年由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生產。對這個領域的眾人而言,這是一大喜事。我們終于可以治療這種疾病而不是它的種種並發症了。然而,不久後我們發現,單用齊多夫定治療的話,其效果在幾個月後就會減弱,因為艾滋病病毒會形成抗藥性。這種病在不斷發展。我們漸漸意識到自己任重道遠。
研究成果獲得突破
1984年,我出任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很快設立了一個單獨的艾滋病研究項目。此舉遭到醫學界一些資深人士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我小題大作,把艾滋病列為重點會佔用本該用于其他重要傳染病的資源。
我在上世紀80年代作為一名醫生兼科學家的感受與我今天的樂觀心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如今,更多的感染得到阻止,救生藥物在全世界日益普及。由于國會和歷屆政府始終如一的支持,國家衛生研究院每年拔給HIV/AIDS研究的經費超過30億美元。全球有數以千計的研究人員在孜孜不倦地剖析艾滋病病毒、探求療法、設計和實施預防手段–包括迄今為止仍未確定的疫苗。研究活動的驟增帶來了巨大的醫療進步,尤其是在治療學領域。
超過30種抗艾滋病病毒藥物研制出來並獲得了生產許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事實證明,把這些藥物中的3種以上結合使用可以非常有效地減緩乃至終止艾滋病病毒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患者只能再活幾個月。今天,如果一個20歲的年輕人剛被確診並按照已得到確證的指導方針結合使用多種抗艾滋病病毒藥物,那他可望再活50年。此外,艾滋病病毒治療不僅有益于感染者,而且還可以降低把病毒傳染給他人的風險。
救助計劃開始實施
2002年,喬治.W.布什總統派出一個小組前往非洲南部調查HIV/AIDS感染情況。我們回國後,總統讓我幫助擬訂一份‘計劃在低收入國家大規模提供與艾滋病病毒有關的服務。這就是最終的“總統救濟艾滋病患者應急計劃”(PEPFAR)。我走訪了非洲的醫院,看到了幾十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我注意到,醫生們正體驗我和我在富裕國家的眾多同行20年前曾感受過的沮喪,當年我們也曾眼睜睜地看著人們因為我們無力治療這種疾病而死去。在2002年的非洲,只有特權階層能接受已在富國徹底改變了HIV/AIDS護理狀況的有效治療方法。發展中世界顯然需要PEPFAR,而布什總統讓它成為了現實。
PEPFAR -以及全球防治艾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基金會、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克林頓基金會、“無國界醫生”組織等等–改變了全球艾滋病面貌。僅PEPFAR就向發展中世界超過320萬受感染者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藥物,主要是在非洲南部和加勒比海地區,除此之外還向數百萬人提供艾滋病病毒護理、咨詢、化驗、預防服務和支持。2010年.PEPFAR支持採用抗逆轉錄病毒預防法防止母嬰傳染,使11.4萬名嬰兒免于天生攜帶艾滋病病毒。
抗艾滋病仍任重道遠
對大多數疾病而言,這些結果聽起來是絕對的成功。但抗擊艾滋病病毒的戰鬥遠未結束。全世界已有6000多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至少3000萬人死亡。2009年,26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180萬人死亡,90% 以上的感染發生在發展中世界,三分之二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每有一個受感染者開始接受救生治療,就有兩三個新增感染者。要控制並最終消滅這種流行病,我們需要治療更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既是為了他們的健康,也是為了降低其性伴侶受感染的風險。我們必須加速實施其它預防策略並研究治療方法。
我們不能忽略的是,盡管全球資源緊缺,但國內外旨在挽救生命的HIV/AIDS項目必須進一步加強。嚴峻的挑戰依然存在,全世界下一代科學家、公共衛生官員和政治家必須勇敢面對。我們在今後幾十年裏如何解決HIV/AIDS帶來的挑戰將關係到歷史將對我們作為一個全球社會做出怎樣的評價。(作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 安東尼.S.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