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慌! 「小弟弟」不到2公分再就醫【2011/06/01 聯合報】

陳惠惠、詹建富、張嘉芳/台北報導

兒童保健食品相繼「淪陷」,不少家長擔心兒子「小雞雞」太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新生兒陰莖長度未達兩公分,女童不到八歲就有第二性徵,男孩十四歲還不見第二性徵,才需就醫。

昨天上午,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門診裡,四位媽媽都因孩子吃了益生菌,上門求診,還有媽媽急到眼眶泛紅。

馬偕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丁瑋信說,還有家長長期給孩子消化、開胃酵素,擔心吃出問題。經檢查,這些孩子生長發育並沒異常。

為提供民眾就醫建議及兒科醫師治療準則,兒科醫學會昨天特別開會討論。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李秉穎說,重點還是擺在性器官發育、性徵表現上,以新生兒來說,陰莖長度應超過兩公分,不滿兩公分,就應就醫,抽血驗內分泌功能。

丁瑋信指出,量陰莖長度時,要先把陰莖根部的脂肪壓下去,在根部處,摸到的硬塊是恥骨,量測時,手捏龜頭,把陰莖拉至最長,以恥骨為起點量測,這樣的長度,差不多等於勃起的長度。台灣新生兒陰莖長度,平均為三公分。

李秉穎說,男孩子十四歲之前都沒有男性荷爾蒙,陰莖長度增加有限,頂多零點幾公分,家長不必太緊張。若十四歲之後,睪丸沒變大、陰莖沒長長、沒冒出陰毛,甚至有乳房發育,就要就醫。

女童家長,則要留意性早熟問題。北榮遺傳諮詢中心主任牛道明指出,女童第二性徵八歲以後才會出現,如乳房發育、長陰毛及腋毛、有月經等,沒滿八歲就出現,需就醫檢查。

有立委、民間團體建議,政府應幫婦幼進行塑化劑篩檢。兒科醫學會討論後,不建議驗血液、尿液裡的塑化劑濃度,「驗了也不會得到答案」。至於胎兒,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要透過照音波檢查胎兒生殖器,醫師不只要多花時間精力,還得碰運氣,況且以國內現有儀器設備及人力,根本不可能全面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