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同日」前夕 平權團體籲性平教育納課綱【2011/05/16 中央廣播電台】

沈雅雯

5月1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明定的國際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在反恐同日前夕,性別平權團體16日再度召開記者會,除了期望喚醒各界關注台灣因為同性戀恐懼而產生的歧視與暴力,並檢討性平三法的落實情況外,同時也支持教育部將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列入國中小課綱。

恐同(Homophobia)是指針對同性戀者、同性戀行為而產生的恐懼和厭惡,為了消除國家在制度上與個人在行為上對同性戀者不必要的恐慌與歧視,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5月17日作為「國際反恐同日」,期望世界各國保障同性戀權益、拒絕輕蔑言詞與歧視性制度的存在。

為了響應國際反恐同的訴求,包括婦女新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與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等性別平權團體16日召開聯合記者會,表示雖然台灣在亞洲被視為同志天堂,政府也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就業服務法等法律保障性別權益,但是台灣自性平三法實施以來,仍持續發生許多重大的恐同事件,使台灣無法成為名符其實的性別平等國家。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就將台灣從1984年以來發生過的重大恐同事件製作成一張「台灣恐同」地圖,提醒社會大眾,同性戀恐懼不曾消失,而是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不同場合。因此,除了立法保障外,他們也支持將性平教育納入課綱。婦女新知秘書長簡至潔表示:『(原音)即使我們有了法令,也都不能夠保障這個社會對同志友善,所以基礎的教育還是非常的重要,所以最近有人說我們不要中小學同志教育,可是我們必須說,同志教育必須從小紮根,人民必須要從小就培養一種反歧視的概念,所謂尊重多元這樣的一個概念,我們的社會才可能達成反恐同的理想』

平權團體強調,消除歧視可以減少許多家庭悲劇與社會暴力。要創造一個友善性別的社會,就必須從立法與教育雙管齊下,才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