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恐同 教育立法雙管齊下【2011/05/16 中央社】
17日是國際反恐同日。性別團體16日表示,教育可以是理解的第一步,希望透過立法和教育讓台灣更友善多元。(中央社檔案照片)(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6日電)明天是國際反恐同日。性別團體今天表示,台灣社會對同志還存在很多偏頗印象,教育可以是理解的第一步,消弭對同志的恐懼和歧視,也希望透過立法和教育讓台灣更友善多元。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婦女新知基金會、同志諮詢熱線等社團今召開「國際反恐同日社團聯合記者會」,會中並將1984年後台灣發生的重大恐同事件做成台灣恐同地圖,並呼籲社會大眾一起破除台灣恐同的現況。
同志諮詢熱線文宣部主任呂欣潔表示,剛開始推動同志教育時,很多人對同志存在「變態」、「愛滋」等偏頗印象,也有父母因無法接受孩子的取向,親子間漸行漸遠;而教育可以是理解的第一步,消弭對同志的恐懼和歧視,解除與同志對立和恐懼的狀況。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代表許秀雯表示,恐同是不合理性對同志的恐懼和厭惡,而推動多元家庭法制化可產生矯正歧視同志的正面作用,也是反恐同的重要途徑,同時應推動反歧視和反恐同的法律,並透過教育來實現歧視與恐同的預防,要尊重性傾向平等,就應教授多元性取向。
台灣跨性別權益行動會發言人高旭寬說,之前有部分團體串連反對多元性別教育進入中小學,擔心給予太多性知識容易誤導,但其實孩子喜歡什麼他們心裡自己都知道,如果成人存在恐同的意識,又怎能教育孩子尊重不同性取向?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簡至潔表示,對同性戀的恐懼不只會發生在個人心理,也可能產生仇視行動;教育是推動人權的基石,尊重教育永遠不夠,孩子不會因為上幾個小時的課程就變成同性戀,但卻可能從課程學到尊重多元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