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管制太保守 兒少節目發展難【2011/05/12 聯合晚報】
郭玫君/即時報導
為鼓勵電視台製播優質兒少節目,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研擬「兒少通訊傳播權益白皮書草案」,不過電視業者認為,編列的補助經費嚴重不足,加上NCC對於廣告管制的思維仍過於保守,可能反讓兒童節目或兒童專屬頻道生存更不易,政府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NCC今天上午舉行兒少傳播政策第一場公聽會,徵詢各界意見,TVBS法務室資深經理范立達指出,兒童節目受限於閱聽族群,廣告收入有限,必須仰賴政府補助,但根據白皮書規畫,一年只有400萬元經費鼓勵製播,如同杯水車薪,連補助一個節目一周一小時的內容都有困難,根本是為德不卒,要讓所有業者雨露均霑更是不可能。
此外,NCC希望業者製播兒童節目達一定時數比例,但Channel V廣播守則經理俞玥涵認為,光是要求時數,對業者來說很難執行,尤其收視族群影響廣告收益就是個大問題,如果廣告收入不足以支撐兒少頻道或節目內容運作,實務上將難以執行,希望NCC能審慎研議相關配套或是準備大量基金補助。
製播兒童節目的廣告收入是所有業者面臨的問題,而NCC對於廣告管制過於保守,讓業者更窒礙難行。范立達說,主管機關對於兒童頻道管告做了太多限制,像之前有兒童頻道播放了女性內衣廣告,遭衛道者批評太暴露,NCC也對業者施壓,讓廣告不在該頻道播放。他認為,廣告是針對陪同兒童看節目的媽媽,一旦連內衣廣告或生理用品廣告都不能播,兒童頻道到底該如何生存,主管機關應正視此問題。
NCC委員翁曉玲表示,還是會考慮到市場商業性問題,未來兒少節目廣告時間與內容可考慮彈性措施,而不是限縮得非常狹隘,失去彈性。
此外,目前NCC對於兒少節目定義尚不清楚,范立達說,到底少棒、青少棒以及適合闔家觀賞的旅遊節目,算不算兒少節目?如果定義不清,業者也不知道該如何執行政府的政策方向;俞玥涵說,像Channel V便是以青少年為目標族群,卻未獲得政府重視,到底兒童和青少年節目定義是什麼,有待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