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聯盟的恐怖行動【2011/05/05 FACEBOOK】
Ray Tsai
最近在思考,我們一年以來努力的新書《12P情慾相談室》所呈現的生命經驗,能夠在哪個層面回應與對話立委及真愛聯盟反中小學同志教育所持的理由及動員到的情感?然後,能夠在哪個地方幫助到支持多元性別的老師、家長和同志孩子們?
真愛聯盟以保守教會組織的做法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攻勢,越來越難以找到對話的空間(因為一直對戰下去就是你死我活的循環),而祂們能夠動員到父母親的恐懼情感,也突顯出很多人的內心底還是很擔心害怕孩子變成同志,也無法接受孩子有(超乎祂們想像的)性。
恐同的背後既是恐「性」也是恐「異」。
身為一個好不容易長大的同志,在面對一路以來的歧視言論時,經常會有兒少時期的回憶被撕裂、會有生命經驗與人生價值被抹煞的感受,在祂們的質疑之下,彷彿我們的行為實踐都是迷惘被誘導、我們的情慾情感都是錯誤不正常。好似,我們的過去都不算數。而我覺得這本書就是試圖把這些斷裂的過往、掩蓋的行為與消失的感受一一召回,使之浮現。
目前阻擋國中小同志教育的具體行動已造成負面影響,一方面讓同志這些(正處在兒少階段或從兒少時期就開始的)認同歷程、情慾經驗與情感實踐持續地被自己壓抑遺忘(甚至自我質疑與自我憎恨)、持續地被它人漠視看不見(所以經驗就憑空消失了);另一方面讓仇恨歧視同志的人更有立場及藉口、讓願意支持同志的人更有壓力及束縛。
我認為,真愛聯盟的所作所為已不只是國中小同志教育是否體制化的議題,不論它如何細緻地宣稱此舉不是歧視同志,它所引起的恐同效應勢必會如漣漪般擴散,進而形成一次又一次挑戰整個同志生命經驗及生存情境的恐怖行動。
我們能夠怎麼做?
我們能夠呈現同志多元的、差異的生命經驗,突顯同志從以往到現在所遭遇的生存情境,包括不斷被質疑的兒少階段同樣充滿不同的經驗,好的壞的、愉悅的可怕的、困惑的疑問的,假裝看不見不代表它不會發生,恐懼它成真也不代表它就會發生,我們要教孩子的不就是希望它他她們能在面對這些事情時能「尊重別人,保護自己」(套真愛之語)嗎?
而這也是同志教育之所以重要之處:看見與經驗(自己與別人)差異,才能「尊重別人,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