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性別教材 學者擔心負面影響【2011/04/22 台灣醒報】
陳姵君
「同志教育」納入國中、小學教育課程,最近引起各方人士及臉書上熱烈討論,甚至串連連署。政大錢玉芬教授受訪時表示,不反對國中、小階段實施多元性別教育,但認為教師參考教材仍有爭議,憂心造成孩子性別混亂;兩性教育講師朱惠慈也表示,教導多元性別的內容,應是有被廣泛討論或經長期考驗的論述較佳。
針對教育部最近將印製的「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以及「性別好好教」等多元性別教材。因內容頗有爭議,部份學者專家們擔心使用後,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紛紛提出異議。
兩性教育講師朱惠慈舉,「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的內容。「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社會,婚姻也不再侷限於一男一女的構成,可以是男生跟男生、女生跟女生,跳脫傳統兩性社會的性別框架的家庭組成。」為例說:像是這樣的內容,她非常擔心誤導還在學習性別認同的孩子。
另外,在「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中寫到的,「在性交過程中,青少年學習作身體的認識與探索,並且學習尊重彼此的身體,隨時關心彼此的感受,讓性愛成為愉悅的事,才不會讓做愛只帶來無知所造成的傷害及大人的責怪。」朱惠慈也認為,這樣的論述感覺有鼓勵作用,頗為不適。
心理學專家的錢玉芬也說,國中、小階段是孩子正在發展同性密友至異性群友的過程,多元性別教育教材內容若不當,擔心密友間的一些互動,會被同學混淆,反而造成當事者性別混亂。
尤其是對於忙碌的教師,是否能夠有時間透徹瞭解多元性別?連臉書同志教育支持版召集人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秘書長王振圍都表示不樂觀。教育部國教司內部人員也說,對於多元性別教育,教育部雖會提供研習幫助老師,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需要老師用功,主動去找相關教材研讀,才能更加瞭解。
不過在隨機訪問實踐國中、平鎮國中教師發現,許多教師不是沒看過2008年所發的同志教育資源手冊教材,就是好像有印象但是沒仔細看過。在教與不教中發現,問題不在於課程名稱,而在於教材內容,及教師的專業與否,是否教育部應該在實施前,先針對教師訓練及教材內容做修正,政策再上路會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