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為HIV患者免費端上「心靈雞湯」【2011/03/07 沙坪壩外宣網】

「我對今後的生活很有信心。」不久前,在天星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自第三軍醫大學心理教研室的心理學教授汪濤對10餘名HIV患者進行了一次集體心理幹預,讓不少患者重拾起往日的生活勇氣。記者瞭解到,該中心作為沙坪壩區HIV患者免費發藥、治療、隨訪、心理幹預定點機構,目前共管理HIV患者164人,經過不間斷的心理疏導,80%以上的患者醫從性較好,讓不少患者走出了生活陰影與恐懼。

免費心理幹預 患者重樹信心

3月7日,記者在採訪時獲悉,天星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年投入10餘萬元,專門為HIV患者免費提供發藥、治療、隨訪、心理幹預等服務工作。每1-2個月就開展一次HIV患者病友會,實施集體心理幹預。並針對心理問題較嚴重的病友,組織心理專家定期開展「一對一」心理輔導。

汪濤教授告訴記者,一旦被查出感染HIV,患者普遍自卑、內疚、恐懼、絕望、焦慮,心理非常敏感、脆弱。甚至有的人情緒會異常激動,想報復社會,因此開展HIV患者心理幹預非常必要。汪濤說,開展幹預主要是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避免危害社會的行為發生。引導他們走出心理陰影,擺正自身心態,減少對疾病的負性認知,積極配合治療。

在集體心理幹預現場, HIV患者胡某對記者說,他是一名男男同性戀,前年查出HIV陽性,去年7月開始服藥。他說,他患上這個病是不幸的,但同時又是有幸的,因為政府提供免費藥品,疾控部門和社區都定期關心他們,讓他感到非常安慰。因為怕受歧視,他不敢給家人和朋友講,心裡非常壓抑,是醫務人員待他們如親人,讓他們有了傾訴的地方,重新建立起生活的勇氣。

醫務人員希望社會理解

「這項工作雖然很累,但是每當看到患者敞開心扉,積極治療,積極生活,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當問及醫務人員的工作感想時,天星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陳科長表示,他們很少給朋友說起他們所做的這項工作,也怕得不到理解。雖然政府也加大了宣傳教育力度,但是社會歧視還是很嚴重。他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讓社會上更多的人認識、理解和寬容這項工作,理解這些患者。

記者瞭解到,HIV中文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該病毒破壞人體的免疫能力,導致免疫係統失去抵抗力,而導致各種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體內生存,發展到最後,將導致艾滋病。HIV的傳播途徑有性傳播、血液傳播及母嬰傳播,而握手等日常接觸並不會傳播感染病毒。因此,天星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的陳科長希望大家不要談「艾」色變,應更多地關心那些HIV患者,為他們建立一個寬容的治療、生活環境,鼓舞他們正常生活。(記者 王粲 通訊員 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