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老同」 跨世代交流【2010/12/24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老年人在很多階層都是個相對邊緣的身分,而在同志圈中,「老同」更是被嚴重汙名化的標籤,常與髒老頭、喜歡毛手毛腳等負面形象連結在一起。然而,在眾多同志團體中,現在仍然氣盛的年輕同志,仍不免面對一個共同的焦慮:「我老了以後會怎樣?」
喀飛表示,同志熱線從五年前開始關心老年同志議題,希望在同志圈開啟跨世代交流,留下老年同志的生命紀錄,這是與時間賽跑的記錄工作,就在這本書出版時,便有兩位受訪者離世了。
喀飛指出,剛開始他們根本訪問不到半個人,後來是透過「漢士三溫暖」的老闆「阿嬤」,在他遊說鼓勵之下,許多客人才接受採訪。
「阿嬤」無奈又體諒地說,老年同志大多沒有出櫃,覺得見不得人,他都要苦口婆心地勸說。但他與多數客人都樂見近年來台灣的同志環境開放很多,「以前來三溫暖都要頭低低地很快衝進去,現在還能互相打招呼。」
《彩虹熟年巴士》是多位年輕義工完成的集體創作,放棄嚴肅的傳記式寫法,而以「跟大哥們作朋友」的角度,讓採訪者用第一人稱描寫自己眼中看到的「老大哥」同志,因此行文中也呈現了世代差異與對照。
如年輕同志採訪者常問老年同志:「你的認同從什麼時候開始?」「想想試試看找人定下來嗎?」
喀飛笑說,認同這個詞是從同志運動開始之後才有的,「老大哥們作為同性戀,哪裡是從什麼認同開始!」
「至於找伴侶,誰不想?只是歷經人生起起伏伏,大哥們各自有一套安頓人生、且戰且走的生活方式。」
同志熱線協會目前也舉辦「彩虹熟年巴士」出遊活動,鼓勵老年同志出門聯誼,並且開辦「光陰的故事」系列講座,邀請中老年同志與年輕同志分享情感、家庭、性慾、身體等不同面向的變化與適應。